污水处理厂曝气优化助力水质提升与节能降耗
张峰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石洞口污水处理厂 上海市宝山区 200942
摘要:本研究聚焦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针对其曝气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如鼓风机背压上升、出水水质波动等,实施一系列优化方案。通过增加曝气管和曝气支管、降低曝气管阻力损失等措施,显著提升了曝气系统性能,实现了水质改善与节能降耗的双重目标,为污水处理厂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曝气优化;水质提升;节能降耗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污水处理厂在保障水环境质量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的曝气系统在运行多年后面临诸多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该厂实施了曝气系统优化方案。经实践验证,优化后的曝气系统在曝气均匀性、出水水质和能耗控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污水处理厂作为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未来,应持续关注曝气系统的运行状况,进一步探索优化策略,以实现污水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运行背景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旗下的石洞口污水处理厂,肩负着区域污水净化、维护水生态环境的重任。其反应池曝气系统于2016年10月开启改造,2017年11月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在投入运行的初期,曝气系统性能卓越,整体曝气效果稳定可靠。但运行5年后,曝气系统出现诸多问题。在后续运营中,问题愈发严重,影响处理效果与成本,亟待解决。
(二)存在问题
1. 曝气管数量不足
原曝气器数量以开启4台鼓风机为设计基准,单根设计风量12m³/h。实际运行时,开启5台风机,单根运行气量达14.4m³/h,开启6台时更高达18m³/h。长期超设计负荷运行,不仅使氧转效率低于设计值,还增大了阻力。频繁的高负荷运转加速了曝气管橡胶的老化,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维护和更换成本。
2. 进水水质变化
进水模式由高水位变为低水位运行后,进水含砂率和无机物含量上升。同时,沉砂池去除率降低,砂子外运受阻,污水含砂率进一步升高。砂粒和无机物附着在曝气管表面,堵塞曝气微孔,影响气体释放,降低曝气效率,干扰曝气系统正常运行。
3. 曝气管布置不合理
石洞口污水处理厂采用Unitank工艺,曝气池工作时污水处于静止状态。曝气管支管间距为4.3米,间距较大导致部分区域易积泥。积泥使曝气池有效容积减小,污水与曝气气体接触不充分,曝气效率大幅降低,无法满足污水处理的需氧要求,影响处理效果。
4.精确曝气改造的负面影响
为实现精准曝气控制,污水处理厂进行精确曝气设备改造,将曝气蝶阀前支管横管由DN700更换为DN400。虽适应了精确曝气需求,但管道截面大幅减小,过流截面突变导致管压急剧上升。这增加了风机运行负荷,消耗更多电能,还可能造成曝气不均匀,进一步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二、曝气系统的优化策略
(一)增加曝气管
在1#反应池进行优化,共3组。原单组曝气管数量为1278根,优化后增加到1764根,具体分布为:EDI FlexAir Magnum微孔曝气管(91*1000)在2边格,原每组2格,每格428根,共856根,优化后每格增加到590根,共1180根;在中间格,原每组1格,每格422根,共422根,优化后每格增加到584根,共584根。总计增加486根,1#反应池3组共增加1458根,优化后曝气管总数达到5292根。
(二)增加曝气支管
单路曝气器新增3组空气管道,由原来的8组增加到11组,曝气器支管间距由4.3米减小至3.015米。这一调整使曝气分布更加均匀,有效改善了曝气效果。
(三)降低曝气管单根阻力损失
曝气管增加后,在现有风机风量下,单根曝气管通气量由18m³/h下降至12m³/h,单根曝气管阻力损失从4.3kPa降低至3.7kPa,缓解了鼓风机背压,减少了风机能耗。如下图所示:
(四)提高氧气转移效率
通过优化措施,氧转效率由33%提升至37%,提高了4%。这使得曝气系统能够更高效地为污水中的微生物提供氧气,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提升污水处理效果。
(五)增加布置密度
单组曝气管数量增加38.0%,曝气器组数增加37.5%,总的布置密度增加约38%。更高的布置密度增强了曝气系统的混合效果,提高了曝气池的有效容积利用率。
三、曝气系统优化改造的实施进程
2022年6月,随着上海疫情封控的解除,石洞口污水处理厂迅速行动,即刻开启第一池第一条廊道的改造工作,7月便顺利完成改造与调试并投入运行。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曝气气泡变得微小且均匀,系统阻力明显下降,出水水质得到有效改善。随后在2022年年底,完成了第一池剩余两条廊道以及第1组曝气池的改造,此时整体改造进度达到1/4。2023年初,第二组及第三组曝气池的改造工作有序开展,到年底顺利完工,整体改造完成3/4。按照规划,2024年四组曝气池改造工程完美收官 。
四、曝气系统优化后的阶段性成果呈现
(一)直观效果
在污水处理[2]过程中,曝气均匀性和出水效果是衡量曝气系统性能的重要直观指标。改造前,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曝气效果欠佳,曝气不均匀导致部分区域供氧不足,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污水处理效率。改造后,情况得到极大改善,曝气气泡变得微小且均匀分布在曝气池中。从出水效果来看,改造后的水质明显改善,出水变得更加清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风险,对保护周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据改善
1. 阀门开度
阀门开度的变化是反映系统阻力的关键数据。改造前,阀门开度高达95%,而1/4改造后,阀门开度降至30%。不仅降低了风机的能耗,延长了风机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整个曝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气水比
气水比是衡量曝气系统能耗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改造前,气水比为8.2:1,1/4改造后,气水比降至8.0:1,降低了气量消耗。这一变化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减少了因大量曝气带来的设备磨损和维护成本。
3. NH3-N
氨氮(NH3-N)含量是衡量污水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改造前,氨氮含量在2 - 3mg/L波动,1/4改造后,氨氮含量≤0.2mg/L,水质得到显著提升,提高了污水处理的质量,减少了对周边水体的污染风险。
4.鼓风机压力
鼓风机压力是反映曝气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改造前,鼓风机压力为75Kpa,1/4改造后,鼓风机压力≤74Kpa,且随着改造的推进,压力有望进一步降低。这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还减少了设备的磨损和维护成本,提高了曝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杨力.基于判断矩阵与内梅罗指数的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轻工科技,2025,41(02):129-132+143.
[2]赵航飞.污水处理池施工中的水化热控制及防渗漏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5,52(0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