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多元”教学探究
吴金东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六中学2243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旨在探讨“多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双减”;初中历史;“多元”教学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无法成为驱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力量。唯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追求多元化教学,才能为学生营造自主交流合作的学习氛围,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力,为其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夯实基础。初中历史课程理论性强且教学内容繁多,对于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初中学生而言相对枯燥乏味。为此,一线历史教师需要综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多元创新,适应教育形式发展要求的同时真正助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1“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1“双减”政策背景的解析
“双减”政策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教育领域里深层次问题的历史涌现,公布这项政策的主要初衷在于降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过分重视,并给予学生更全面的成长空间。“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震动。在新环境下,不少教师和学校对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保证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感到困惑和挑战,这也是未来历史教育研究和实践需要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
1.2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双减”背景下,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其份额始终是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教材的改进与使用,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及学习方式的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这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具体来讲,挑战主要在于如何把握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确保学生在减负中还能达到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可能会引起一些教学难度,例如教师可能需要在时间更紧凑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需要寻找和利用更多的辅助教学工具和资源等。“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也构成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使得教学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更加良好的交流渠道。
2“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多元”教学探究
2.1情境教学
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等方式,将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引导学生参与情境体验,提高历史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2.2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助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教师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主动查找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2.3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第一,打造历史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式学习。第二,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教学,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式思维和兴趣。第三,运用自主教学模式构建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可以精选与“抗美援朝”相关的历史材料,提供给学生在课下预习时进行阅读,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抗美援朝的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可以播放与此相关的电影电视或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影视剧内容,提升学生思考的能力。
2.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策略
第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第二开展网络教学,拓展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互动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学习历史。通过网络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实时互动,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第三强化实践操作,提升综合素养。历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讲授,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进行历史研究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2.5教学体系构建的多元化
除了教学辅助工具及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以外,教学体系的构建也要多元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第一突出学生价值,夯实多元发展的学生观。所谓多元发展的学生观,就是指教师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价值。考试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在很多情况下,一些被定义为“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只是他们的优势还没有被激发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优势进行全面了解,进而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阶梯性教学。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任务不能仅仅停留在历史知识点的教授上,更要在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综合学生表现,构建多元化的评价观。在初中历史多元化教学体系中,要综合学生的表现构建多元化的评价观。从教师评价学生的角度而言,考试成绩只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对学生开展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评价中对自己形成更明确的定位,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发扬优势,避免劣势。因此,教师应该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思维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入学生互评、学生评价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2.6以课后作业为抓手,落实减负提质目标
第一分层设计作业,减轻学生负担。“双减”背景下,历史作业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打破传统作业内容统一的模式。学生个体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作业要根据内容进行分层设计,适配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允许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作业。第二合理评价作业,提升作业质量。要通过历史作业落实“双减”政策,使学生达成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关注作业实施的各个环节。教师应改变之前强调作业设计与布置,弱化作业批改和评讲的缺陷,注重将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和评个和谐的环境,使孩子在采访的过程中,亲身感受父母的奋斗史。此外,口述史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素材,丰富班级的精神内核,形成历史教师独具特色的带班理念和方式,为其他学科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的经验。
结语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多元教学探究,为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为培养具有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凌.“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多元”教学探究[J].中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4):41-45.
[2]缪涵蕊.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多元”教学策略[J].中学班主任,2023(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