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业质量标准:小学教学管理变革实践研究
杨帆
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213161
引言
学业质量标准属于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尺度,其在小学教学中意义非凡,它精准界定学生在特定阶段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及达成的素养水平。教师聚焦学业质量标准能够使得小学教学管理更具科学性、精准性,有效促进教学成效并为学生今后发展筑牢根基,这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一、基于学业质量标准,优化校本课程设置
学业质量标准清晰地呈现学生在各个学科、各个阶段应达成的学习目标,这也为课程设置带来重要依据,教师应围绕这一标准对现有课程实行全面梳理和改进,在一开始要确保国家要求的课程齐整性,保证学生接受系统、全面的基础教育,同时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来适度开发校本课程。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务必要紧密围绕学业质量标准,使校本课程变成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并助力学生在特定领域深化知识、强化技能。
例如,教师在深入研究学业质量标准后发现学生在科学探究、艺术素养方面培育还有提升空间,于是便开发 “小小科学家” 以及 “创意艺术坊” 两门校本课程 。其中“小小科学家” 课程设置多个实验探究主题(如植物生长奥秘、电路连接探索等),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依据科学研究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掌握相关科学知识的同时还提高自身观察技能、动手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创意艺术坊”校本课程则涵盖绘画、手工、音乐创作等许多领域,学生在绘画中学习五花八门的绘画技巧,描绘心中的全世界,在手工制作中利用各类材料创造出特别的作品,在音乐创作中尝试编写简单的旋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艺术感知技能、创造力得到显著增强,继而在各类艺术比赛中屡获佳绩,推动学生全方位成长。
二、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重要技能提出明确要求,使得以前的单一教学方法难以满足这种需求,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教育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致以及提升课堂效能 [2]。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强化其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提出一种具有挑战性问题或任务,指引学生分组实行探究,大家在小组内分工协作,经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实验操作等方法尝试处理问题,在这种过程中,教师则作为引导者来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协助。
比如,教师设置“保护家乡河流” 项目式学习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先对家乡河流现状实行实地考察并观察河流水质、周边环境等,大家还会经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来了解河流污染原因、危害,之后小组内讨论并制定保护河流方案,某小组提出在学校、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来提升人们环保意识。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锻炼自身协作技能、沟通能力、创造思维,随着将项目成果以报告、展板、演讲等模式实行展示,学生就会对学业质量标准中要求的综合素养有更透彻的理解,真正达成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结合学业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关键环节,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准确反馈教学成效,为教学改进带来依据,教师结合学业质量标准应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主体除了涵盖教师自身,还要涵盖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评价内容要全面,教师在留意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还看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造思维等方面,评价方法也要多样化,除传统考试评价以外,教师还可采用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项目成果评价等。
比如,在课堂表现评价中,教师制定具体地评价量表,继而从学生参与度、发言质量、合作技能等多个维度对学生实行评价;在小组协作学习中,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其中涵盖是不是积极参与讨论、能不能倾听他人意见、是不是提出有价值的观点等,根据评价量表给予相应的评分;在作业评价方面,教师除关注作业正确性,还注重作业创造性、规范性,对于具有创造性思维作业,教师会给予特别的表扬并在班级内展示。随着教师创建这种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将会全面、客观地体现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以及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带来有力参考。
结束语
总体而言,聚焦学业质量标准小学教学管理变革意义长远,教师经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将会在切实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在今后应基于学业质量标准不断推动小学教学管理变革,使其更加适应教育发展新需求,为学生成长和成才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小云.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 教—学—评" 一致性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研究,2024(13):75- 78.
[2] 汤雪平,武凤霞 . 让素养可见 : 学业质量标准及其教学导向 [J].中小学管理,2023(8):54-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