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对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影响

作者

何志方

绍兴博物馆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博物馆,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既能提升保护水平与管理效率,也面临诸多挑战。研究其影响,对推动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概述

1.1 数字化建设的内涵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数字采集、存储、处理、展示等手段,将文物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呈现[1]。包括文物的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多方面信息,构建数字化的文物资源库。通过数字化技术,能更全面、准确地记录文物的特征与历史背景。

1.2 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众多博物馆纷纷投入资金与人力,开展文物数字化采集与管理工作。也紧跟时代步伐,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为文物保护与管理提供新途径。

2 数字化建设实践

2.1 数字化采集

采用先进的三维扫描、高清摄影等技术,对馆藏文物进行全面数字化采集 [2]。对于珍贵文物,通过高精度的扫描设备,获取其精细的三维模型,记录文物的每一处细节。同时,对文物的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进行数字化整理,建立起丰富的文物信息数据库。

2.2 数字化展示

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文物展示体验。观众可以通过 VR 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文物所处的历史场景。

2.3 数字化管理系统

建立了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文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文物的入库登记、保存环境监测、展览借调,到文物的修复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该系统提高了文物管理的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发生。

3 数字化建设对文物保护的影响

3.1 加强文物信息保存

传统的文物信息保存方式主要依靠纸质档案,容易受到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数字化建设将文物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即使文物本身受到损坏,其数字化信息依然可以完整保存。

3.2 降低文物受损风险

在文物展示方面,数字化展示可以减少文物的实物展出次数。频繁的展出会使文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加速文物的老化与损坏。通过数字化展示,观众可以在不接触文物实物的情况下,了解文物的相关信息,从而降低文物受损的风险。

3.3 辅助文物修复研究

数字化采集得到的文物三维模型和详细信息,为文物修复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修复人员可以通过三维模型,更直观地观察文物的内部结构和损坏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

4 数字化建设对文物管理的影响

4.1 提高管理效率

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文物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实时更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快速查询文物的相关信息。在文物借调、盘点等工作中,数字化系统可以大大缩短工作时间,提高管理效率[3]。

4.2 优化藏品布局

通过对数字化文物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观众对不同文物的关注度和兴趣点。根据分析结果,合理调整藏品的布局和展示方式,提高文物的展示效果,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4.3 促进文物资源共享

数字化建设打破了地域限制,使的文物资源能够更广

泛地共享。其他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的文物信息,开展合作研究。这不仅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深入开展,也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5 数字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5.1 技术更新换代快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数字化建设所采用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确保数字化系统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否则,可能会出现技术过时,影响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效果。

5.2 数据安全问题

数字化文物信息包含大量的敏感数据,一旦数据泄露或遭到破坏,将给文物保护与管理带来严重损失。需要加强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5.3 专业人才短缺

数字化建设需要既懂文物保护与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目前,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影响了数字化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6 应对策略

6.1 加强技术合作与创新

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创新。通过合作,获取最新的技术成果,应用到文物保护与管理中。同时,鼓励博物馆内部人员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数字化建设的自主能力。

6.2 强化数据安全保障

建立多层次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恢复等措施。定期对数据安全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6.3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员工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数字化技能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信息技术和文物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队伍。

结束语

的数字化建设对文物保护与管理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在文物保护方面,加强了信息保存、降低了受损风险、辅助了修复研究;在文物管理方面,提高了管理效率、优化了藏品布局、促进了资源共享。通过加强技术合作与创新、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等策略,可以更好地推进数字化建设,为文物保护与管理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也为其他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孙玉玉. 构建基层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三维立体图”[J].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06):81-84.

2. 吴丹娟 .3D 打印技术在博物馆研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C]//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 嘉善县博物馆.2021 年“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21:138-143.

3. 王娟 . 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思考 [J]. 办公室业务 ,2025,(05):82-84.

姓名 : 何志方,职称 : 文博馆员,研究方向 : 文物保护利用、博物馆类、文物安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