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文本的文化元素挖掘与教学融入
陈丽
宁阳县乡饮中心学校 邮编 271403
1 初中英语阅读文本中文化元素的挖掘维度与策略
1.1 阅读文本文化元素的挖掘维度
初中英语阅读文本中,文化元素的挖掘可从三个核心维度展开。语言符号维度聚焦词汇、句式与语用习惯中的文化印记,例如教材中涉及节日的词汇(如 Christmas、Mid-Autumn Festival)不仅是语言符号,更承载着中西方不同的家庭观念与宗教背景;句式结构的差异(如英语中的委婉表达与汉语的直接陈述)则反映出不同文化的交际风格。社会习俗维度关注文本中显性或隐性的生活方式、礼仪规范,比如饮食文化(教材中“Western Food”单元对刀叉使用的描述与中餐筷子文化的对比)、社交礼仪(问候方式、礼物馈赠习俗)等,这些内容为学生搭建了理解文化差异的具象桥梁。价值观念维度深入文本传递的精神内核,如鲁教版中“Heroes”主题单元对个人奋斗与集体荣誉的不同侧重,体现了中西方在个体与社会关系认知上的差异,通过这一维度的挖掘,能引导学生透视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1]。
1.2 文化元素的具体挖掘策略
文化元素挖掘需采用多层次、互动性的策略。文本细读策略要求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剖析文本,捕捉隐藏的文化线索,例如在 “Travel”单元中,通过分析 “booking a hotel”对话里的时间表达(如“AM/PM”与 24 小时制的区别)、地址书写顺序(从小到大与从大到小)等细节,让学生感知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比分析策略通过建立文化参照系深化理解,比如将教材中“School Life”单元描述的西方课堂讨论模式与中国传统课堂结构进行对比,结合学生自身经历探讨差异成因,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包容度。情境还原策略借助多媒体或角色扮演重现文本场景,例如在学习“Festivals”单元时,组织学生模拟西方家庭的圣诞晚餐或中国家庭的中秋团圆场景,在实践中体会不同文化中家庭团聚的共通情感与独特表达,使抽象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2]。
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元素的融入路径与实践案例
2.1 教学融入的基本原则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需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要求文化融入与语言知识学习紧密结合,避免脱离文本空谈文化,例如在讲解“Shopping”单元词汇时,同步介绍西方“Black Friday”的折扣文化,让学生在掌握“discount”“sale”等词汇的同时理解背后的消费习惯。关联性原则强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如在“Family”主题单元中,将教材中西方核心家庭模式与中国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进行对比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使文化认知扎根于真实体验。体验性原则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理解,而非单纯灌输文化理论,比如在学习“Sports”单元时,组织学生体验西方流行的棒球游戏与中国传统的乒乓球运动,在互动中感知不同文化对体育精神的诠释。
2.2 课堂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英语阅读课堂的文化元素融入可通过“三阶路径”实现。课前铺垫阶段借助预习任务激活文化认知,例如在学习“Art”单元前,让学生搜集梵高作品与中国水墨画的图片,对比两者在色彩运用与意境表达上的差异,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中深化阶段结合文本解析展开文化探究,教师可设计“文化解码”任务,如分析“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单元中西方对“个人责任”与“集体行动”的不同表述,通过小组讨论梳理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课后延伸阶段通过实践作业拓展文化视野,例如在“Technology”单元学习后,让学生调查中西方家庭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撰写简短对比报告,将课堂所学延伸至现实生活。
2.3 教学实践案例
以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单元为例,展示文化元素融入的具体实践。课前布置“节日记忆卡”任务,让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自己最熟悉的中国节日(如春节)和教材提及的西方节日(如复活节),标注节日的核心习俗与象征物(春联、彩蛋等)。课中环节先通过文本细读梳理教材对复活节“egg hunt” 活动的描述,引导学生发现 “彩蛋象征新生”的文化内涵;接着开展 “跨文化对话” 活动,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扮演“春节使者”与“复活节使者”,用英语介绍各自节日的家庭团聚方式、特色食物(饺子与巧克力兔),并探讨“团聚”这一共同主题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课后安排“文化融合创意设计”作业,让学生构思一个融合中西方元素的新节日,如“灯笼彩蛋节”,并说明设计理念。整个过程既巩固了“celebration”“symbol”等词汇,又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了节日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实现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协同提升。
结语
对初中英语阅读文本中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教学融入,是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通过明确挖掘维度、运用科学策略、落实课堂实践,既能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知文化差异,又能引导他们在对比中增强本土文化自信。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通过生活化的体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知己知彼”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未来教学中,需持续探索更具针对性的融入方法,让文化元素真正成为连接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助力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实现有效沟通与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杨芳 . 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探索[J]. 读写算 ,2025,(06):106-108.
[2] 彭旦 . 新课标视域下以培养文化意识为导向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J]. 英语教师 ,2023,23(13):111-1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