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戏剧 “三阶六步”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李晓红
东莞市沙田镇第二小学
引言
在“五育融合”教育方针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学正从“技能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音乐与戏剧的割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音乐作品的叙事逻辑,如四年级学生演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时,仅能机械模仿旋律,无法体会“叙事性民歌”的情感张力,学科壁垒阻碍文化理解,如五年级学生学习《西游记》主题曲时,对“紧箍咒”旋律的宗教文化内涵缺乏认知。
一、小学音乐戏剧“三阶六步”学科融合的意义
(一)突破学科壁垒,深化艺术综合素养
“三阶六步”模式以戏剧为纽带,将音乐、美术、语文、历史等学科有机串联,破解传统音乐课堂“重技能轻理解”的局限。例如,学生在排演《将相和》音乐剧时,需通过音乐分析蔺相如与廉颇的主题旋律差异(音乐),设计战国服饰纹样(美术),改编历史对话台词(语文),最终以戏剧冲突呈现“和合文化”内涵。这种跨学科联结使学生从单一技能训练转向对艺术作品文化意蕴的深度解读,实现“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创意表达”的素养进阶,为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奠定基础。
(二)激活具身认知,提升学习内驱力
戏剧的情境化特征与“三阶六步”的递进设计,将抽象音乐知识转化为可体验的具身实践。在“角色体验”环节,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如用慢速踱步表现《龟兔赛跑》中乌龟的坚持)、表情管理(模仿《小红帽》中狼的狡黠眼神)理解音乐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关联;在“跨学科创作”阶段,小组合作设计《嫦娥奔月》音乐剧的舞台灯光(物理光学知识)、编排舞蹈队形(数学几何思维),使知识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
(三)强化文化认同,培育核心价值观
该模式将非遗传承、传统文化融入教学,通过戏剧展演实现文化基因的活态传承。例如,在“文化解码”阶段,学生研究黄梅戏《天仙配》的唱腔特点(音乐),对比现代流行音乐改编版本(信息技术),撰写《从七仙女看传统婚恋观变迁》小论文(语文);在“协同展演”中,以粤剧《帝女花》为蓝本创作校园版,加入“家国情怀”主题对话(历史)。这种沉浸式文化体验使学生不仅掌握艺术技能,更在角色代入中理解“仁义礼智信”的深层内涵,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创新路径。
二、小学音乐戏剧“三阶六步”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一)构建“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框架,实现知识有机串联
以“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主题,通过“京剧进校园”项目构建音乐、历史、美术、语文四学科的深度融合学习单元。教师以《霸王别姬》经典选段为载体,音乐学科引导学生分析“西皮流水”板式中“眼起板落”的节奏规律,通过击鼓伴奏体会项羽战败前的急促心境;历史学科结合楚汉相争史料,解读垓下之战的战略布局与人物命运,组织学生辩论“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历史选择;美术学科从脸谱色彩入手,解析红色(忠勇)、黑色(刚直)的象征体系,指导学生用矿物颜料绘制项羽的“碎脸”妆容,理解戏曲程式化美学;语文学科则聚焦虞姬“劝君王饮酒听虞歌”的唱词,分析古典戏曲的抒情范式,并鼓励学生改编台词融入现代价值观。学生分组排演微型京剧时,需协调唱腔韵律、历史情境、视觉符号与文学表达,最终呈现的剧目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体现对文化内涵的当代思考,形成“知—情—意—行”统一的传统文化认知闭环。
(二)设计“阶梯式”戏剧任务链,推动能力螺旋上升
依据“基础—进阶—创新”三阶目标,设计分层戏剧任务。在基础阶,学生通过“音乐节奏模仿游戏”建立戏剧动作与节拍的关联,如用跺脚表现《龟兔赛跑》中乌龟的稳健步伐;进阶阶开展“文化解码工作坊”,例如分析《茉莉花》在不同地域版本中的旋律变化,结合地理知识探究文化传播路径;创新阶则组织“校园微剧场”项目,学生自主策划选题(如“环保主题音乐剧”),融合科学知识设计舞台装置(如用废旧材料制作道具),最终以“戏剧 + 音乐 + 多媒体”形式展演。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实践显示,该任务链使学生音乐创造力得分较传统教学提升近两个等级。
(三)开发“情境化”教学资源包,降低跨学科学习门槛
整合数字技术与实物教具,构建“虚实结合”的资源支持系统。例如,在“民族音乐探秘”单元中,教师利用 AR 技术制作“虚拟民族乐器博物馆”,学生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唢呐制作工艺的 3D 动画(结合劳动技术知识),通过互动游戏学习十二平均律的数学原理;同时配备“戏剧道具箱”,内含可拼接的戏曲服饰模板(美术)、角色台词卡(语文)、节奏卡片(音乐),支持学生自主组合创作。
(四)建立“协同式”家校社评价机制,强化实践成果反馈
构建“课堂展演—社区巡演—网络展播”三级评价平台,引入多方主体参与评估。在课堂层面,学生互评“角色代入感”“跨学科知识运用”;社区层面,联合文化馆开展“非遗小传人”展演活动,由戏曲演员、社区居民共同打分;网络层面,将优秀作品上传至教育平台,通过点赞数、评论内容分析公众反馈。例如,佛山市禅城区某小学的《木兰从军》音乐剧,结合数学比例知识设计舞台布景,获当地文化馆“最佳文化创新奖”,家长在观演后撰写“戏剧日记”分享孩子成长,形成“学习—实践—反思”的闭环。这种评价机制不仅激励学生持续改进,更推动学科融合成果向社会文化传播转化。
结语
小学音乐戏剧“三阶六步”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为破解传统艺术教育“学科割裂”“文化失语”“实践缺位”的困境提供了创新路径。通过“基础素养—文化浸润—创新实践”三阶递进设计,学生从音乐节奏的具身感知起步,逐步深入历史情境的文化解码,最终实现跨学科创意的自主表达,形成“感知—理解—创造”的完整学习闭环。
参考文献
[1] 焦柏实 . 小学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索——诗情画意与数学之美 [J]. 科教文汇 ,2025,(12):192-194.
[2] 马进师 .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5,11(11):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