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作者

黄淑敏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广东清远 511500

引言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目的,而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则凸显出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往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的设置体现了自身的编排体系与教学目标,这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深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对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讲授的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成果展示等活动中,学生能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好多都是关于童话的故事,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出课文的故事内容。这种学习方式可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作。他们要共同讨论问题、分配任务、解决分歧,小组的相互合作可以让学生了解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学生可以在听取他人意见时听取他的观点、发表出自己的看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小组中,有人善于组织协调、有人善于表达、有人擅长总结整理。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学习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同时要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差异化发展,另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一)小组分组不合理

实际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分组时存在盲目分组的情况,没有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的分组。有的小组中学生的学业水平差距太大,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负担大任务多,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参与度不高,无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有的小组中学生的性格特点相同,没有形成互补,在讨论问题时不发生思想的碰撞,也无法对小组合作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任务设计不科学

一些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没有结合部编版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任务过于简单或复杂。任务简单的,学生不需要经过深入的讨论就能得到答案,不能促进思维的碰撞;任务复杂的,学生不能理解任务的具体要求,不知道如何下手,进而畏难情绪严重,小组合作学习变味儿。此外,部分任务缺乏明确的分工和时间限制,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效率低下。

(三)教师指导不到位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具有重要作用,但有些教师对自身的作用定位不正确,不仅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过度干涉学生,压制学生的发挥空间,又或是一味地放任学生,任由学生们进行讨论,教师没有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当小组成员讨论问题出现难题或出现跑题的情况时,教师不能及时地找到问题,并解决遇到的疑惑,使小组合作学习落空。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合理分组

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性别等因素,保证一个小组整体实力相当,即“组间同质”,有助于小组之间公平竞赛。同时小组之间要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即“组内异质”,小组中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性,让学生能够互相补充。将学习能力强、善于表达的学生,以及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放入一个小组,使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调整小组人数和组员,小组人数一般以 4—6 人为佳,人数太多学生讨论时常出现混乱、一些学生不能得到充分发言机会,人数太少无法形成一个较好的讨论氛围和思维碰撞。同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定期调整,如在学习各种文体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优缺点重新组合小组,让学生活动在自己较为擅长和喜爱的小组中获得更好的提升,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结合教材目标和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紧密围绕部编版教材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可设计任务“探寻古诗词中蕴含的意象及其表现的情感”,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查阅、分析、讨论与分析、研究,在小组内完成对古诗的全面理解。同时,任务的难度要适中,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避免学生因任务过难或过易而失去兴趣。任务内容做到既有明确的目标及要求,又能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做到“明责”。例如,在小组讨论完成一份读书报告的小组活动中,可将学生分为资料收集员、资料记录员和报告汇报员。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促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有参与、都发挥作用。此外,给予一定合理的时间规定,避免学生产生懒散心理。

(三)加强教师指导与引导

教师作为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活动的主持人。教师要在学生活动讨论之前,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帮他们明确学习任务和方法。在学生活动讨论时,要进入到不同的小组中,考察学生讨论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引导。比如,当学生发生偏离的话题时,教师要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正确的轨道上来。当学生出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启发,帮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比如说怎样倾听别人的想法、怎样把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表述出来、怎样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商等等。这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或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促进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活力,培养小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科学合理分组应用、精心设置学习任务、强化教师正确引导和教师评价激励等应用策略。合理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实现有效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将其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余梅. 智慧赋能助力“ 新课标” 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以四下《琥珀》智慧课堂教学为例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22):127- 129.

何理连 .“ 生动” 345 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牧场之国》为例 [J]. 求知导刊 ,2024,(32):32- 34+ 103.

黄朝霞 .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呼唤五个转型——兼评 2024 年湖南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大赛 [J]. 语文教学通讯 ,2024,(33):82-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