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
胥雅妮
雅安市成实外高级中学 625000
一、引言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培育”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以往常用的传统以考试分数为核心的终结性评价模式,难以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历史思维、探究能力与价值认同的形成过程,因此已无法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过程性评价以“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发展潜能、促进全面成长”为核心特质,与高中历史学科“强调时序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特点高度契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衔接教学过程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本文系统地探索了过程性评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方法,旨在为破解实践困境、推动评价改革落地提供可行的路径。
二、过程性评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评价内容多维构建
评价内容的科学设计务必突破“知识本位”的局限,构建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多维内容体系。其中在知识维度,不仅要关注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等基础史实的记忆,更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历史脉络的梳理能力、历史概念的理解深度,以此评估学生的时空观念与知识整合能力。能力维度则需重点围绕着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设计内容,当中包括了史料筛选、真伪辨析、逻辑论证等多个方面[1]。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可以通过“历史人物评价”“家国情怀主题演讲”等活动,来评估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及历史责任感。此外评价的内容需结合教学进度动态地进行调整,建议在新授课阶段侧重基础能力与方法的评价,在复习整合阶段更为侧重知识体系构建与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从而确保评价内容与教学过程得以同步推进。
(二)评价方式多元融合
结合高中历史学习的多样性来说,教师应该需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才能实现定量与定性、过程与成果的有机结合。课堂观察便是基础的评价方式,即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史料分析等环节的实时观察,记录下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与观点创新性,再采用“课堂表现记录表”进行量化打分与定性描述。而探究性任务评价则是核心方式,该阶段教师可以针对历史探究活动为学生设计分层任务,如基础层为“史料整理与归纳”,要求学生对给定史料进行分类梳理;提高层为“问题探究与论证”,引导学生围绕“辛亥革命的成败”等争议性问题开展小组探究并撰写论文;拓展层是“历史实践与创作”,如制作历史纪录片、开展历史遗址调研等等。在上述两种方式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引入档案袋评价这一长效评价方式,经由“历史学习档案袋”引导学生收录课堂笔记、史料解读作业、探究报告、错题反思等材料,教师再定期地对档案袋进行审阅,结合学生的自我反思,来评价其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不足。
(三)评价主体协同参与
基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在评价当中一定要打破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局限,转而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同伴参与”的协同评价生态,如此可提升评价的客观性与实效性。其中教师作为核心评价主体,主要负责设计评价方案、组织评价活动、进行终极点评,同时发挥出引导作用。学生自评则是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通常在每次探究任务或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同伴互评更加侧重于过程中的相互促进,一般在小组探究、课堂展示等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评价标准进行互评,有助于形成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评价反馈闭环设计
过程性评价的价值不仅在于评估,更在于通过反馈指导教与学的改进,对此教师需构建“收集—分析—反馈—改进—再评估”的闭环机制。对于反馈内容来说,务必坚持“具体、精准、发展”的原则,避免笼统地评价,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其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接着便是反馈的时机,要注重及时性与阶段性结合。即课堂观察的反馈需即时进行,阶段性评价(如单元结束后)的反馈需形成书面报告,旨在系统地分析学生在知识、能力维度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在反馈方式上,可以采用个体反馈结合集体反馈的形式。对共性问题通过课堂集中点评进行集体指导,为学生们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训练,而个性问题通过一对一谈话、作业批注等方式进行个体反馈,帮助学生制定出个性化的改进计划。
三、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效果评估维度与方法
(一)学生学习发展层面的评估
从学生角度评估效果,核心为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是素养地提升,可以通过对比评价数据(如档案袋材料、探究任务成果),来分析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是学习方式地转变方面,经由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的方法得以开展[2]。
(二)教师教学改进层面的评估
从教师角度评估效果,主要看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一般可以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教案修改记录,来评估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同时经过对比实施前后的终结性考试数据与过程性评价结果,能够分析教学质量的变化。
结语
尽管当前实施中仍面临负担、标准、认同等困境,但相信通过机制完善、技术赋能与理念引导,过程性评价必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而未来需教师们进一步地探索评价标准的精准化、评价方式的个性化,推动过程性评价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融合,最终助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元 . 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与策略研究[J/OL].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7)[2025-06-20].https://www.cqvip.com/doc/journal/2010482371193209348.
[2] 王月 .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效果探究 ——以茅台高中为例[D]. 湖北省: 华中师范大学,2018.DOI:10.27159/d.cnki.ghzsu.2018.00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