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数学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

孙元美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六中学,山东省滨州市,256600

引言

在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数学精准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到如何发挥数据的驱动作用,深入挖掘信息技术丰富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终端的应用,可以为数学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精准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这有助于教师打破以往经验主义的认知,更为清晰地洞察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路径,从而为他们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给数学数学实施精准决策与高效干预。

一、运用数据分析功能,完善学生精准“ 画像”

在一直以来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常常对于学生的了解多依赖于以往的经验主义和整体教学情况的感知,对于其中的具体情况和个体缺乏分析意识。因此,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个体与群体的精准“画像”,这是构建精准教学模式的基石。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育平台以及大数据技术来收集学生的多源数据,其中主要包含学生的日常作业完成度和正确率,线上微课视频的访问率与观看时长以及在大单元测验中对于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等 [1]。这些数据的明确都可以给学生生成一份可视化的学情报告。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时,大数据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二次根式化简”知识点的掌握报告,比如正确率 85%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数据报告为 65% ,并且分析得出其中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容易在“运算顺序”和“分母有理化”两个细分点上出错。通过直观清晰的数据呈现,让教师更加近距离地获取学生的数学学习“画像”,为之后的精准教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到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促进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的实现。

二、课前线上微课练习,辅助教师精准备课

“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轻松地实现这一点。尤其是在备课过程中,提前根据教学安排给学生布置课前线上的微课观看和练习任务,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效率,同时也翻转了传统的课堂结构,将知识传递环节前置,为课堂内的深度探究与精准解难留出更多的时间。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备课时,需要基于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制作或搜集优质的微课视频,配套符合学生学习基础的前置性练习题。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时,其中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求根公式”。课前,教师发布讲解相关知识点微课,动态演示推导的过程。学生在观看结束后自主完成微课练习题,如直接套用公式求解方程、判断方程根的情况等。这样在线微课平台会将学生的观看情况和答题情况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以及练习水平来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调整常规的教学路径,由此构建精准教学模式,将备课重点从“如何灌输知识”转向“如何解决学生问题”,实现“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的目标[2]。

三、借助先进媒体设备,实现课堂精准互动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还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这要求精准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借助先进的媒体设备,比如希沃白板、学生平板等,打造精准互动课堂。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互动白板的拖拽、动画、交互等功能,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3]。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教师可直接在屏幕上进行坐标的拖动,实时展示不同的坐标位置,并让学生上台操作,对本节课知识形成深刻印象。在精准互动中,教师可以随时发起全员投票、抢答、随机提问等,学生的答案也会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这类即时的、数据化的互动需要依托于信息技术,也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学真正实现伴随和融合,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

四、利用AI 智能批阅,推动作业精准反馈

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数学数学课堂中,对于学生作业和试卷的智能化批阅系统已经成为教师的必需品,可以帮助教师更快捷地分析学情,也能够解放教师的生产力,提升反馈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尤其在一些数学客观题目的批阅中,如选择、填空题一般可以实现秒速批改,并自动生成学生个性化的错题集。而对于一些数学主观题,教师也能结合系统进行初步的判断,在一旁进行即时的批注。这样的作业反馈方式需要利用大数据,甚至可以进行同类型、同考点的变式练习题的智能推送,让学生在获取作业反馈的基础上利用拓展性习题进行巩固强化。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人工智能批阅系统可提供学生的作业分析报告,其中包括题目的正确率、错误率、典型易错知识点等[4]。在精准教学模式基础上,让教师可以随时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聚焦于一些易错点上,既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有效复盘。这也使得原本的作业反馈从简单的对与错的评判和反馈,变成了持续的、个性化的、以数据为核心的全方位线索体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精准教学模式,能够通过数据描绘“画像”,再结合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作业反馈等环节实现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起一个“评估 - 诊断 - 干预 - 再评估”的闭环系统。这种精准的教学模式让数学知识以更符合学生个体认知规律的方式呈现和传递,最终实现精准课堂减负、增效、提质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希舜 . 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初中数学精准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15):86-88.

[2] 郭燕 .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数学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32):62-65.

[3] 姜桂平 , 李玉玲 . 大数据时代初中数学精准教学的策略分析[J].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3(13):95-97.

[4] 衡忠强 . 基于数据分析的初中数学精准教学策略 [J]. 学周刊 ,2024(1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