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士在家庭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张碧青
广州市黄埔区夏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10730
家庭卧床老年患者多见于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高龄人群 [1]。近年来此类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之势,而长时间卧床将会对全身肌肉组织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并加大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 [2]。然而,以往医疗机构实施的传统随访护理难以与患者家庭保持实时的交流,掌握的患者病情变化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由此大幅降低护理服务的可及性以及有效性[3]。社区护士在家庭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能否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成效成为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故本研究对此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XX 社区 2023 年 1 月 ~2025 年 1 月居家卧床的 60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患者22 例、女患者8 例;年龄62 岁~94 岁,平均年龄( 74.68±4.36' )岁;卧床时间1 个月~3 个月,平均卧床时间( 1.59±0.21, )个月;病症类型中脑血管疾病25 例、其他 5 例。观察组中男患者 20 例、女患者 10 例;年龄 61 岁 ~98 岁,平均年龄( 74.80±4.42⟩ )岁;卧床时间1.5 个月~3 个月,平均卧床时间( ⋅1.64±0.25) 个月;病症类型中脑血管疾病 23 例、其他 7 例。纳入标准:(1)均于家庭卧床且年龄 ⩾60 岁者;(2)入组前未发生压力性损伤、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者;(3)意识状态较好,可以配合家庭护理者;(4)患者及家属如实了解研究方案内容,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无固定照顾者的家庭卧床老年患者;(2)预期生存时间不足 3 个月者;(3)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者。两组的一般资料无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由医疗机构实施传统随访护理,时间 3 个月,内容如下:当值护士每个月月初电话随访,详细了解患者近期健康情况。患者家属每天引导患者肢体进行床上主动 / 被动锻炼,每天温水擦拭全身 1 次,卧床期间维持正确的体位,使用的成人纸尿裤或护理垫及时更换。多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进行阅读、手工等简单活动,丰富生活内容。
观察组在传统随访护理基础上社区护士参与,时间3 个月,内容如下:社区护士每 2 周上门 1 次,借助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医学短视频科普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通过边操作边讲解的方式传授翻身更换体位的正确方法,与患者家属共同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温度、色泽变化情况。严格督促患者家属每隔 2h 协助患者翻身更换 1 次体位,并推荐适宜的减压敷料(患者家属自行购买)预见性对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部位做好保护。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购买水床、气垫床以进一步缓解卧床期间的肢体受压情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每周食谱并督促患者家属认真烹饪,通过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刺激患者进食欲望,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鼓励家属陪伴,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或视频,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1.3 观察指标
(1)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在护理 3 个月后统计,具体分度标准参照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分期系统[5],总发生率为1 期发生率、2 期发生率、3 期及以上发生率之和。
(2)患者家属的压力性损伤认知评分:在护理前、护理 3 个月后利用自制的压力性损伤认知问卷评定,包括压力性损伤知识、患者皮肤管理、定期更换体位、营养补充 4 部分,每部分均采用 0 分 ~100 分评价,评分越高患者家属的压力性损伤认知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 6.67% ,低于对照组的 26.67% ( Φ.<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家属的压力性损伤认知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家属的压力性损伤认知评分无差异( P>0.05) ),护理后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家属的压力性损伤认知评分比较 (x±s, 分 )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
3 讨论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护理后家属的压力性损伤认知评分较对照组更高,表明社区护士参与的护理服务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获益。社区护士被誉为“基层健康守门人”,在家庭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可以通过上门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评估其健康风险,并利用科普资料强化患者以及家属的思想认知,打消患者的侥幸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如实按照指导内容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同时社区护士与上级医院相互协作,便于患者的长期追踪随访,为全面强化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地帮助。患者家属在社区护士的引导下也可以掌握更多的照护知识与技能,胜任家庭卧床老年患者的照护所需。
综上所述,在家庭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社区护士参与能够进一步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强化患者家属的压力性损伤认知水平,今后护理需对
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何晓容 , 奚春华 , 沈英 . 社区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J]. 山西医药杂志 ,2021,50(6):1027-1029.
[2] 雷立立 , 李惠博 , 李艳明 . 社区护士对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知识水平的现状调查[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7):62.
[3] 付娟 . 社区护士对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知识认知的体会 [J].健康忠告 ,2023,17(1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