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高校学生党建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
路佳 闫超 吴优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1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数字中国建设又作出新部署,指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以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和以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要求下,如何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党建工作的手段和方式,以高质量数字化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亟待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字化;高校;学生党建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数字化赋能高校学生党建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GXDJ2024B059
一、数字化赋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数字理念逐渐加深。
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出数字党建、高校数字党建等党建新样态。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工作人员及学生对利用数字技术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持开放接纳的态度,认为数字化赋能能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大部分师生对党建工作数字化发展的认同度逐渐增强,这也侧面反映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数字时代创新发展的潜力巨大。在调查过程中,92.24%的人认为数字化赋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具有重要作用,91.15%的受调查者认为数字时代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
二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度明显增强。
高校学生作为在数字化时代中长大的“数字原住民”,数字环境的浸入已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高校学生对党建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吸引力,提高高校学生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调查中,大部分高校已陆续开始使用数字化场景开展党组织活动。有87.62%的人认为数字化能够提高党建工作效率的占比,80.56%人认为数字化能增强党员参与度。
三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教育资源日益丰富。
目前大部分高校师生认为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党建教育内容的丰富,视频、广播、音频等精彩有趣的学习资源更贴近高校师生的学习兴趣。在调查中89.68%的青年学生及党务工作者认为“学校建立的高校党建微信公众号或高校党建专题网站有助于党建教育内容的丰富。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极大丰富了党建工作的教育资源,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学生党员可接收到更高质量且更为丰富的党建教育资源。
四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管理方式逐步智能。
管理模式僵化、管理方法单一以及管理效率低下是传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经常存在的问题。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高校党建工作的管理模式已逐步向数字化转型,变得逐步智能。大多数高校师生表示自己所在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积极分子以及发展对象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线上党建智慧平台占89.53%。
二、数字化赋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由于高校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如何完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的难题。特别是在数字化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党建工作,避免信息的碎片化和表面化,是当前高校党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调查中71.67%人认为当前学校建立的数字化党建平台功能板块不能满足学生党员学习和服务的需求,92.43%的学生表示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需要更加完善。
二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数字化人才队伍需要加强。
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人才队伍部受到年龄、专业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一部分党务工作仍然主要采用传统工作模式,推进数字化高校学生党建的积极性不强,不能有效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解决高校学生党建创新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普遍存在不会用、不敢用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59.39%的党务工作者认为自己无法熟悉运用党务工作软件,仅有19.23%的党务工作者认为自己对党务工作软件十分熟悉。
三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数字化保障机制亟待健全。
由于重视程度、体系架构、资源整合等数字化建设差异性因素,高校党建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在制度机制上还不够完善。有的协调机制不健全,数字化建设缺乏科学、统一标准,存在各行各管一家的情况,导致信息共享、数据交换、资源共享不足;平台管理缺乏规章制度,实效性打了折扣;缺乏常态长效的人才引进、培育、管理和激励机制,在海量网络信息面前,数据的分析研判人才稀缺,且能力亟待提升;有的党务工作者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弱,用“互联网+”思维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考核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党建数字化建设缺乏资金、人力,没有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数字化赋能高校学生党建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是开发多元的高校学生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平台。在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提升需从优化党建教育平台入手。当前时代背景要求高校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等数字化工具,丰富党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提升学生对党性教育的认知和理解深度。同时,提升学生党建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相关性,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理论发展,使党建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通过构建个性化、多元化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还需定期评估和调整教育内容,确保教育质量与时俱进,有效提升学生的党性教育水平。
二是组建优质的高校学生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人才。随着数字化不断与各行业各领域相融合,高校党建工作者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具备一定的“数字思维”,牢固树立“党建+”的理念,做到党建平台与数字技术的有效衔接,破解过去党建工作中“慢、繁、杂”的难题,坚持融合创新。发挥“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的带动引领作用,从优秀人才、青年教师、科研骨干等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建立数字科技专家库,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主动占领科技前沿制高点,以“国之英才”“国之重器”服务“国之大者”。
三是构建长效的高校学生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保障机制。首先要完善数字赋能高校党建宏观层面的制度法规建设。相关部门要根据各地高校党建实际情况统筹推进,树立“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布局,统筹云网环境、应用平台、通用技术等基础能力建设,出台高校党建数字化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为数字赋能高校党建提供宏观层面的制度支撑。其次也要加快构建高效协同、按需共享的数据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和高校党委通过搭建数字资源智能整合系统、推进信息化平台数据格式和协议标准化等措施,推动高校党建创新共享大平台及共治大系统建设,打造校内、校际、校地和校企之间的数据资源协作共享格局。同时要完善高校党建网络平台审批、开发与建设等相关管理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党建数字应用相关的法律责任确认、平台审批程序、个人隐私保护、信息安全利用等法律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苏海雨,夏泽菲;.高校“一站式”学生党建平台建设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4(02):.
(2)宋君远,.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高校党建工作提升路径的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4(01):
作者简介:路佳(1985—8),女,河北高碑店,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