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团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
梁正平
湖南省会同县林城镇初级中学
【摘要】文章论述了社团活动平台下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相比课堂上开展劳动教育,在社团活动中劳动体验更丰富、解决问题更真实、学生的兴趣激发与自主参与度高、利于学生自主规划执行,同时还提高了多方积极性。
【关键词】劳动教育 社团活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以来,劳动课程得到了积极推进,进课表、定岗、定职、定责,逐步走向规范化。劳动课程项目牵涉的种类广泛、涉及相关专业有深有浅、需要的准备工作繁杂,有些与时令密切关联,有些需要长期持续开展。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展劳动教育,按固定的老师、课表、时间开展劳动活动,不适应劳动课程的上述特点。相比之下,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更具有优势。
一、社团活动概述
社团活动是指学生在自愿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群众性团体,不分年级、学科的界限,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组成,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社团有多种类型,如运动类的篮球社团、足球社团,艺术类的美术社团、合唱社团,信息类的动漫社团、机器人竞技社团,传统文化类的棋艺社团、剪纸社团等。学校根据老师的专长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社团,由学生自愿报名、家长同意后参与,一般定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课后服务时间在学校监管下开展活动。
社团实行学校、班主任、辅导员三方联合管理机制(图1)。基于社团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按照该社团的兴趣爱好和辅导老师的专长开设相应的劳动课程,在一个学期的若干次社团活动中穿插安排几次劳动活动,践行劳动教育。
二、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
1.劳动体验更丰富
社团活动与实际生活或特定领域有密切联系,各个社团辅导老师按照自己的专长并结合社团的特点策划劳动课程项目,能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场景,使劳动体验更加丰富(表1)。
2.解决问题更真实
在课堂上开展劳动实践,遇到的问题预设性强,缺乏真实情境和挑战。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劳动实践,遇到的问题都是真实的,需要运用知识技能解决,能深化对劳动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以“自制甜酒”为例。某社团在十一月制作甜酒。同学们把糯米饭混合好甜酒曲装在一次性碗中,自然发酵一天,开始出现少量气泡,但气温突然降低,发酵停止。怎么办?在教室多媒体上网查阅得知,酵母菌在25℃发酵效果最好。于是大家急忙想办法,由几位通宿生把甜酒酿带回家,放在泡沫箱中,碗旁放一瓶开水加热,盖紧箱盖保温,一天换两次开水,两天后甜酒顺利发酵完成。这样面对真实问题,通过思考、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在“做中学”里提高了劳动能力素养。
3.兴趣激发与自主参与度高
学生的兴趣五花八门,在课堂上开展劳动实践,又没有考试成绩,学生不一定自愿配合老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社团都是依据兴趣选择加入,老师设置的劳动项目都是按照自己的专长并结合社团的特点策划,所以学生对所选劳动项目有内在动力和热情,大大提高了自主参与度。
例如美食社团的老师询问学生,想开展一些什么样的劳动活动,某同学想也不想地脱口而出:“只要是做好吃的都行”;老师策划做甜酒,同学们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近乎“抢”着做,非常主动。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自我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学生因为兴趣而主动,因为主动而掌握劳动知识技能,形成劳动习惯与品质素养。
4.自主规划执行
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生有更多自主权。例如,能参与活动策划、准备、实践、总结全过程,丰富劳动过程体验;在课堂上开展劳动实践,老师引导的学生活动都带有预设性,而社团活动不像课堂教学受严格纪律约束,学生可以讲小话、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走动,这些氛围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思考,自主规划执行劳动方案,更能激发创造力。
例如做五彩饺子,原计划是学会做半月形饺子。一位同学跑到别的小组,看到人家做的饺子不是半月形,而是像个元宝,于是他突发奇想,把自己的饺子做成小白兔。另一个同学看到了,就做成鱼形、钱包形……各种离奇古怪的想法应运而生,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了劳动能力素养。
5.提高了多方积极性
实践中发现,有多种原因制约着劳动教育的发展。指导一项劳动实践活动,其工作量远超传统学科课堂教学,而且指导劳动活动没有考试成绩,对老师的评优晋级没有帮助,导致老师缺少积极性;学校年终目标管理考核有七成与传统学科考试成绩直接关联,劳动教育没有考试成绩却需要大量经费开支,因此大部分学校不会发自内心开展劳动教育,在课表中有劳动课也是进行技术处理了的。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学校、老师都没有取得考试成绩的心理预期,又不“挤占”传统学科的正常教学,按政策又有社团活动经费支持,所以学校乐举办、老师乐开展、学生乐参与、家长乐配合,形成劳动教育的巨大合力。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资助课题“基于社团活动平台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23BJC028)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