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 理念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

雷聪

三明学院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 福建 三明 365004

关键字:课程思政,初中英语,阅读

一、研究背景

“课程思政” 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旨在解决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割裂的问题,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却面临诸多挑战。社会发展与文化多元化使学生在阅读中接触的信息愈发复杂,需要教师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文化观。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提高语言能力,更需在思想层面给予正确引导。因此,将 “课程思政” 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英语师范专业的职前教师是未来初中英语教学的主力军,其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他们需要系统掌握课程思政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锻炼提升教学能力。因此,培养职前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对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改革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以 “课程思政” 理念为指导,围绕教材编写与应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课程思政融入策略研究三大核心内容展开,旨在探索适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编写《高等院校英语师范教育实践理论指南(英汉双语)》教材,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其中。教材涵盖理论篇、实践篇、案例篇和拓展篇,通过精选阅读材料、设计思政思考题、提供教学案例和拓展资源,引导职前教师提升阅读能力、深入思考教育教学本质,培养教育情怀和职业素养。教材应用于英语(师范)专业《英语阅读 - 3》课程教学,并根据反馈修订完善。

其次,建立革命老区英语教育实践基地,开展 “双向增值” 教育创新实践。选择革命老区的初中学校作为基地,利用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生动素材。基地建设包括硬件设施配备、教学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培训等,通过职前教师实习、教学研讨等活动,实现职前教师与实践学校、高校的共同发展。

最后,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深入挖掘初中英语阅读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构建科学教学模式。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验证模式有效性,并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优化,将成果向其他学校推广,推动课程思政的广泛应用。

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理论与实践,确保科学性和实用性。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 “课程思政”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成果,明确理论框架和研究方向;行动研究法在革命老区实践基地开展教学实践,通过 “行动 — 观察 — 反思 — 调整”循环优化策略,收集一手数据并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经验总结法全面总结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通过教学研讨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案;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收集职前教师、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为教材编写、基地建设和模式推广提供参考。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形成了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和实践经验。

三、改革的创新点和经验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材编写创新方面,《高等院校英语师范教育实践理论指南(英汉双语)》首次将课程思政理念与英语阅读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引用教育教学经典文章,引导职前教师提升阅读能力、思考教育教学本质,培养教育情怀和职业素养,这种编写方式在国内尚属首创,为职前教师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实践基地建设创新方面,建立革命老区英语教育实践基地,开展 “双向增值” 教育创新实践,实现了职前教师与实践学校、高校的深度合作,既提升了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又为实践学校和高校的发展提供支持,促进各方共同发展。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在实践基地的初中学校试点中,探索出适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模式。

教材应用经验表明,将教材应用于英语(师范)专业《英语阅读 - 3》课程,能有效提升职前教师的阅读能力、对教育教学本质的思考,培养其教育情怀和职业素养。应用中,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实践基地建设经验显示,基地为职前教师提供了良好实践平台,促进了各方共同发展。教学模式应用经验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品德素养。教学中,教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程,设计合理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感悟,实现知识与价值的统一,同时加强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策略确保模式有效实施。

本研究虽在 “课程思政” 理念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诸多待改进之处:课程思政融入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部分教学存在形式化问题,需进一步探索有效融合方法;教学模式在不同地区、学校的适应性有差异,需结合实际情况细化调整并加强效果跟踪;职前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持续培养缺乏系统支持体系,部分教师入职后能力出现退化,需建立从职前到职后的全程培养机制;跨学科合作探索较少,与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整合缺乏有效机制,协同育人效果不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滞后,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未来需开发相关教学平台并加强教师技术培训,以推动课程思政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和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 刘端 . 基于课程思政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研究——以重庆某中学为例 [D]. 重庆师范大学 ,2023.2. 廖芸. 课程思政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融入的现状调查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 ,2024.3. 卢敏,雷聪 . 高等院校英语师范教育实践理论指南(英汉双语)[M].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4.作者信息:雷聪 (1982 年7 月- ),女,湖北黄冈人,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用学等相关研究。本文为学院校级教改课题“ 课程思政” 理念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2210911)” 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