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西医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

李伟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北京市西城区广外老年医院) 北京市 100055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持续性气道炎症以及黏液分泌过多,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随病情进展同时逐渐影响肺功能 [1]。目前多数护理研究都重点集中在西医常规措施上,在呼吸功能改善的实证分析方面仍有不足,对核心功能指标的定量评估也较为缺乏。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把中医的整体调节、穴位干预等非药物手段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理论上可能起到协同减轻气道炎症,改善通气能力的效果 [2]。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该护理模式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重点观察其对呼吸功的促进作用,以期给临床护理方案的优化提供点科学依据和可行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 2024 年 2 月至 2025 年 2 月开展,选取 50 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 例。对照组年龄范围 45-65 岁,平均年龄( 56.32±5.24. )岁,男性 12 例,女性 13 例;实验组年龄范围 46-64 岁,平均年龄( 55.87±4.92 )岁,男性11 例,女性 14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纳入标准: ① 诊断结果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标准; ② 病程及相关临床资料记录完整; ③ 不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受损。

排除标准: ① 伴有严重心脏、肝脏或肾脏功能障碍; ② 近期接受过呼吸系统手术或介入性治疗; ③ 研究中途退出或失访。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按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实施氧疗及管理、定时监测生命体征等,并开展健康教育,如戒烟指导与腹式呼吸训练,护理人员每日依照标准化计划执行干预。

实验组则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将中医非药物干预与西医循证护理相融合以提高护理综合效能。 ① 穴位按摩:在护士指导下,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取肺俞、定喘、足三里等穴位,以拇指指腹顺时针、适度力度进行按压,每次持续 15~20min ,每日 2 次。操作前评估局部皮肤状况,防止损伤;按摩过程中配合患者呼吸节律,发挥疏通经络、缓解气道痉挛的作用,并全程监护以保障安全。 ② 呼吸功能训练:教授并监督患者进行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要求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缩唇缓慢吐气,每次训练 10~15min ,每日 3 次;根据个体肺功能水平调整训练强度,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并指导正确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强化药物依从性管理。 ③ 结合中医理念的健康教育:在讲解慢性支气管炎知识时融入中医养生原则,建议饮食宜温热、易消化,避免生冷辛辣;强调规律作息及情志调摄;定期开展小组交流,分享防寒保暖策略,适度推广太极拳锻炼,同时每周提供一次面对面指导,建立个性化康复记录以跟踪康复过程。

1.3 观察指标

(1)FEV1:通过肺功能测试仪测量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评估气道阻塞程度;测试时患者取坐位,指导其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1 秒,记录呼气体积值,干预前后各测量一次,对比两组数据变化。

(2)FVC:采用肺功能测试仪评估用力肺活量,反映肺容量;测试要求患者最大吸气后尽速呼出全部气体,记录最大呼气体积值,干预前后实施测量,用于分析肺功能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 (%) 代表,结果行χ2 检验;计量资料用( x ±s ) 代表,结果用t 检验, 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EV1 对比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 FEV1 水平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EV1 水平对比( ,L)

2.2 FVC 对比结果

分析FVC 指标以评估肺容量变化,干预后实验组FVC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VC 水平对比( ,L)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典型特征是气道存在长期炎症反应还有黏液分泌过多,随着病程慢慢进展呼吸功能会逐渐减退,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现在西医护理大多是把药物管理和基础呼吸康复当作主要内容,但只用单一的干预方式在改善肺功能方面存在局限。本研究对比中西医结合护理与西医常规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 FEV1 和 FVC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提升气道通畅性、增加肺容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究其原因认为,可能是由于穴位按摩能疏通经络,缓解气道痉挛从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机调和,让肺部功能的调节能力得到增强 [4];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则是引导患者调整呼吸节律,借助呼吸训练能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降低气道阻力,对改善呼吸有帮助。结合中医养生理念开展的健康教育还能帮助患者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情志管理模式,促进减少慢性炎症的反复发作。在护理的过程中实施持续监测,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做个体化的调整,为疗效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不仅能在生理层面改善呼吸功能的指标,还能通过整体调理让患者的身心状态得到全面恢复,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孟婉玉 . 优质化护理服务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干预效果分析 [J].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5,6(S1):134-136.

[2] 刘洁. 中医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 ,2024,42(03):102-105.

[3] 陈美玲 , 曲靖 .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J]. 湖南中医杂志 ,2025,41(01):65-67.

[4] 陈璐 , 原利娟 . 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贵州医药 ,2025,49(02):3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