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育人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研究
吕学林
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 610041
我校以“追寻芯心相印的美”为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文润心,以文化人”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师生文化育人德育素养为重点,把实现学生文化德育素养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实践育人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本研究论文将从以下做总结分析。
一、课程建设
课程目标:坚持“以文润心,以文化人”的指导思想,以文化育人提高师生德育素养为重点,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把通过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德育素养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实践育人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我校实践文化育人课程包含三大主题:一是通过各类党建红色文化育人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优良的老一辈革命先辈优良品德品质、情感品质和意志品质;二是开设以传统中国文化育人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树立爱国情怀;三是开展中外文化国际文化融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扩张国际视野。
课程形式:从小学生文化实践育人的实际情况分析出发 , 依据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 ,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定我校文化育人课程的形式。我校文化育人课程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文华育人传统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注重文化育人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文化育人社会研学实践课程:通过社会实践研学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文化背景,感知文化内涵,培养实践能力。
项目实践:通过项目创新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自我文化育人功能。
二、课程组织实施:
(一)强化队伍建设,保证文化育人课程有效进行
一是构建文化育人教育课程管理网络。为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工作战斗力,学校精心选拔、稳定了一支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有奉献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由德育处、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五个部门组成的文化育人课程网络,以思想品德专职教师、全纳教育骨干教师以及班主任为核心,狠抓落实,能够做到通过学校常规课、主题班队会课、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育人。
学校进行文化育人教育课程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校建立健全了校、室、班三级管理网络,同时,明确规定各级的文化育人教育管理职责。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科组长组成的文化育人教育课程工作领导小组,从分管副校长到基层的班级,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使学校的文化育人教育课程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课程管理的效能,保证了学校文化育人课程工作的实施。二是强化心理品德教育专职教师、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全拿骨干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建立相关培训学习制度。每学期开学对教师进行培训,请有关专家做分享和交流。
2、 每学期召开不少于 5 次的教研活动,通过教研,老师们将自己文化育人课程工作中的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加强教师之间优秀教学经验和实施案例的交流,在学习、交流和思考中博采众长,积淀经验,更新观念,引领实践。鼓励人人都做智慧型的育人者,推进文化实践育人名师培养工程,推荐优秀老师交流自己的实践文化育人经验和做法。
3、加强教师专业课程与文化育人德育课程教学融合实践经验分享。
无论学生在班会活动中接受了多少教育,他们的感受如何兴奋。如果这些教育效果没有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任何课程活动的效果都不会局限于课堂活动。在一个成功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受益匪浅。如果它能持续很长时间,它甚至会使我们的年轻一代受益终生。这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巩固教育效果和这一环节,注重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后效。
4、协同探究其他综合文化育人实践课程
除了学校的常规课程进行文化实践育人还结合学校实际由教师创新团队开展校园综合文化实践育人课程、社会实践文化育人课程和研学文化实践育人课程。
三、注重学校文化实践育人课程环境建设
(一)校园文化育人建设
陶行知先生说“一草一木皆关情”。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载体。充分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 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就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时刻熏陶着学生形成健康的品德。
(二)班级年级德育文化育人建设
班级年级文化育人建设以低中高年级段为单位确立主题 : 低年级 :红色革命传统文化 ; 中年级 : 中国传统文化:高年级 : 国外先进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入。每年级按学生的学段水平分别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培养学生的不同品质。班级布置了“文化墙”。“文化墙”的布置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主题鲜明,彰显班级个性 ;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努力拓展课程资源,实现多方育人。
建立多渠道,让家长参与文化实践育人课程。一是通过开展家长文化育人课程,家长选择文化育人主题开展班级家长课。让家长参与文化育人课程中来虽然场地有限,到场的家长只是一部分,上课的孩子有限,但是,我校利用科技优势,将课程以网络直播的方式推送到了每一个家庭,家长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通过重播播放给孩子进行学习,反响非常好。二是通过联系社会资源开展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课程。每学年学校都会主动联系社区资源开展文化育人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体验。
结语:
总之,在文化育人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工作方面我们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文润心,以文化人”的宗旨,始终把文化实践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