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有效利用研究
熊灿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443100
引言:
体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器材作为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物质保障。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体育器材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育设施设备,为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还要深入研究体育器材利用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利用途径,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育人功能,推动高职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有效利用的意义
体育器材是高职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其利用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果。合理利用体育器材,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器材利用水平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器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科学配置资源,优化利用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切实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只有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功能和价值,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为高职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有效利用路径
(一)优化配置,夯实体育器材利用基础
高职院校要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科学制定体育器材购置计划,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配置体育器材时,要本着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上乘的原则,满足不同体育项目开展的需求 [1]。学校要成立由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组成的采购小组,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经费预算,统筹规划,集思广益,选择性价比高、适合学生使用的优质器材。采购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市场调研和询价比价,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在确保质量的同时,控制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在满足常规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针对不同年级、专业、体育特长生等群体,配置具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器材,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引进一些新颖有趣的体育器材,开设时尚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的兴趣,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推动体育运动在校园内的普及和推广。
(二)创新利用,发掘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价值
在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下,很多体育器材的使用方式比较单一,局限于某个特定项目或动作,导致器材的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体育教师应当发挥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体育器材的多功能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器材的潜在价值 [2]。一方面,教师要立足本校实际,根据现有条件,灵活调配和使用体育器材。例如,在田径教学中,可以利用标枪和铅球练习手臂力量,在体操训练时,可以利用吊环锻炼学生的握力和臂力。通过跨项目、跨领域的融合应用,不仅能够在有限的器材条件下实现教学目标,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运动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废旧材料或日常物品,自制一些简易实用的体育小器材,如利用矿泉水瓶灌沙做沙袋,用报纸填充纸箱做跳箱等。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创造潜能,培养环保意识。同时,在使用这些自制器材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增强运动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通过多元开发和创新利用,有限的体育器材能够产生“ 1+1>2, ”的效果,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
践和全面发展的机会。
(三)加强管理,提高体育器材的完好率
体育器材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其完好无损的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运动安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体育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确保器材经常处于最佳可用状态 [3]。首先,要建立体育器材台账和使用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每件器材的名称、型号、数量、存放地点、购置时间、维修情况等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器材的使用情况和完好率。对于损坏或老化的器材,要及时报修或更换,避免带病运转,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其次,要加强对体育器材存放环境的管理,根据器材的材质、特点、用途等进行科学分类摆放,做好防潮、防尘、防锈等保护措施,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对于精密贵重仪器,要专人负责保管,严格出入库手续。再次,要强化师生爱护体育器材的意识教育,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定期开展器材管理培训,普及体育器材正确使用的方法,养成课后及时清点、整理的良好习惯。同时,发动学生成立体育器材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爱护器材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管理、共同呵护体育器材的浓厚氛围,形成体育器材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拓展利用,服务师生课余体育活动
体育器材作为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不应该局限于体育课堂教学,更应该充分利用起来,让广大师生在课余时间也能享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从而推动校园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此,高职院校要本着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合理拓展体育器材的使用时间和范围,为师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创造便利条件。一方面,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开放制度,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器材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同时,要加强使用管理和人员值守,及时提供咨询指导服务,提高器材使用率和学生参与度。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体育器材资源,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满足师生多元化的运动需求。定期举办各类体育比赛、运动会、社团活动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针对不同年级、学院、专业,举办形式多样的球类、田径、武术等专项对抗赛,在竞技比拼中磨炼意志品质。还可以面向教职工开设形体训练、瑜伽、太极拳等健身项目,缓解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通过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为学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结束语
总之,体育器材是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科学配置、创新利用、规范管理和拓展应用,对于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立足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器材管理和利用办法,充分调动体育教学资源,不断提升体育器材的利用水平,以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建亚 . 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有效利用研究 [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1):145-147.
[2] 吕斌 . 加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J]. 成才之路,2020,(36):66-67.
[3] 汪胜 . 体育器材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J]. 中国设备工程,2020,(24):210-211.
熊灿,男,汉族,1994 年 8 月 25 日,湖北宜昌人, ,研究方向:大学体育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