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作者

黄伟君

东莞市塘厦实验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中小学教育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明确育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等策略,将《三字经》《离骚》等经典文本转化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文化养分,让诵读经典成为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的自觉行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案例。

一、立足育人需求,明确课程目标体系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在于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构建,更需紧密围绕这一宗旨。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与学校育人目标深度契合,能够为学生筑牢文化根基。通过构建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情感塑造的多维目标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经典诗词、历史典故等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在诵读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思维理解能力,培养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1】。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制定阶梯式、具体化的目标,如小学注重启蒙与兴趣培养,中学强调理解与思辨提升,高中侧重传承与创新实践,能让课程实施更具针对性与系统性,切实发挥经典诵读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某小学在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精准设定“积累简单诗词,感受语言韵律”的启蒙目标。这一目标既贴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诵读浅近古诗”的要求,又立足儿童语言发展规律,以趣味性为切入点,通过经典诵读培养语感、厚植文化根基。课程内容聚焦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为开篇,借助其三字一顿的节奏和简明易懂的哲理,降低低年级学生的诵读门槛。教学中,教师采用“多感官体验法”激活课堂:通过拍手诵读、跺脚打节拍等肢体动作,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文字韵律;利用动画短片《三字经故事汇》呈现“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典故,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可视化场景;每周开展“诵读小能手”擂台赛,以小组积分、个人展示等形式激发竞争意识,让诵读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还注重将经典内容与日常德育融合。学习“融四岁,能让梨”时,组织“谦让行为大发现”活动,引导学生将经典中的伦理观念转化为行动准则。一学期后,95% 的学生能背诵20 余则《三字经》段落,部分学生甚至能讲述典故内涵。校园观察显示,学生在图书借阅、午餐分餐等场景中,主动践行“长者先,幼者后”的礼仪,实现了从知识积累到行为迁移的跨越。这种“趣味导入 — 情境体验 — 实践迁移”的模式,让低年级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亲近经典。正如学生反馈:“《三字经》像好玩的儿歌,让我学会做好孩子。”该课程不仅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更通过韵律感知与生活联结,使经典诵读成为文化启蒙与人格塑造的双重载体,为后续课程开展奠定了情感与认知基础。

二、开展实践活动,深化文化传承体验

实践活动作为连接课堂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在实践情境中主动探索、体验和建构知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举办诵读比赛、文化讲座、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等,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场景中,通过亲身参与、互动交流,将经典诵读从单纯的文字记忆转化为文化感知与精神认同【2】。

某学校在端午节期间,精心策划了“粽香诗韵· 传承端午情”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实践活动。活动伊始,教师以趣味故事形式讲述屈原的生平与爱国情怀,引入《古文观止》《九歌》等经典诗篇的诵读。学生们身着传统服饰,或慷慨激昂地朗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婉转深情地吟唱端午民谣,将诗歌中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端午诗词接龙比赛环节,学生们反应敏捷,从“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到“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接龙内容丰富多样。此外,学校还组织包粽子、编五彩绳等传统习俗体验活动,学生们一边动手实践,一边交流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寓意。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加深了对端午诗词的理解,更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以后能参与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三、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更是一次扎根育人本质的教育实践。从目标体系的科学构建到实践活动的多元设计,其核心始终围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初心。通过将经典文本与学生成长需求相结合,让传统文化从古籍中“走出来”,在诵读中“活起来”,不仅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未来,需继续深化课程内涵,创新实施路径,让经典诵读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精神底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达志和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探究 [J].语 文 教 学 通 讯·D 刊 ( 学 术 刊 ),2024,(13):11-13.DOI:10.13525/j.cnki.bclt.202413003.

[2] 赵长亮 . 习文·育人·铸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读写共生实践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4,(4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