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打击货车客标偷逃高速通行费行为的研究与治理 

作者

何坤奇 钟金萍

广东江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12

引言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的推广应用,极大提升了交通通行效率与收费管理智能化水平。然而,部分货运从业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用ETC 系统对车辆类型自动识别的机制漏洞,通过违规办理客车 ETC 设备、篡改车辆信息等手段,将超限货车伪装成客车通行高速,既逃避超限运输监管,又大幅降低通行成本。近期,中江高速稽核部门成功处理京、津籍两个车队的ETC 货车客标车辆案件,涉事车辆共 32 余台,累计通行 1307 车次,补缴金额达 52979.71 元 。此类行为不仅造成巨额通行费流失,还严重威胁道路基础设施安全,扰乱正常收费秩序。本文基于该典型案例,系统分析 ETC 货车客标逃费行为的特点、成因及治理路径。

一、ETC 货车客标偷逃通行费行为分析

1.1 行为特征

ETC 货车客标逃费行为呈现技术性、组织性、隐蔽性三大特征。

(1)技术性: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车辆行驶证、篡改车载 OBU 设备信息、冒用客车 ETC 卡等技术手段,使超限货车在 ETC 车道被误判为客车,利用客货车辆收费标准差异(通常客车收费显著低于同类型货车)实现逃费。

(2)组织性:涉事车辆多为同一运输公司或关联主体,通过统一策划、分工协作实施逃费,包括证件伪造、路线规划、风险规避等环节,形成完整的违法链条。

(3)隐蔽性:由于 ETC 车道采用自动识别技术,ETC 客车车辆无需停车且无需过地磅即可快速通行 ETC 专用车道,加之团伙作案时多选择夜间或车流量高峰时段通行,进一步增加了监管难度。

1.2 逃费原因

(1)经济利益驱动:货运行业竞争激烈,通行费成本占运输总成本比重较高,部分从业者为压缩成本铤而走险。

(2)技术监管漏洞:ETC 系统依赖车牌、OBU 设备信息自动计费,对车辆实际类型核验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对 ETC 设备办理审核不严,为违规办卡提供可乘之机。

(3)信用体系缺失: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货运车辆信用档案,逃费行为未与企业、个人信用挂钩,无法实现跨部门联合惩戒。

二、货车客标车辆团伙作案案例分析

2.1 案例背景

2025 年 1 月,中江高速稽查人员在数据分析中发现,一批京、津籍货车存在异常通行记录:车辆入口时通过 ETC 车道自动识别为客车,但出口称重数据显示严重超限,且行驶轨迹呈现规律性,疑似团伙作案。中江高速稽查部门随即成立稽查组,展开调查。

2.2 调查过程

(1)数据筛查与线索锁定:通过 ETC 部级稽核业务系统,对京、津籍两个车队 32 余台车辆近半年的通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其均使用客车 ETC 设备通行,累计逃费次数达1307 车次,涉及金额超52979.71 元。

(2)联合研判分析:北京、河北、广东三地高速稽查部门成立联合稽查组,通过线上视频会议联合办公方式,共同分析车辆通行规律、作案手法及活动范围,梳理出涉事车队在高速网的固定逃费路线。

(3)技术取证与证据固定:联合调取 ETC 门架抓拍图像、OBU 设备信息及车辆称重数据,结合电子地图轨迹还原,证实车辆实际为超限货车。在锁定涉事车辆存在 ETC 货车客标逃费嫌疑后,三地高速稽核部门迅速启动与 ETC 发行方的核实程序,构建证据闭环。

2.3 追缴与处置

中江高速在掌握确凿证据后,采用 " 电话沟通 + 政策教育 " 双管齐下的方式推进处理。首先通过电话与涉事企业负责人建立初步联系,在首次通话中,稽查人员以专业、严肃的态度告知其车辆存在 ETC 客货混标逃费行为,要求其配合调查。河北高速稽查向涉事企业及个人出示确凿证据,并依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进行普法教育。最终,涉事方同意补缴并签署逃费车辆补费承诺书,后由北京、河北高速以工单形式上传部级稽核业务系统,中江高速稽查人员协助涉事车辆在收费公路通行费补费平台补缴逃费金额 52979.71 元

2.4 案例启示

(1)数据驱动稽查: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异常通行行为,是发现新型逃费线索的核心手段。

(2)技术攻防对抗:ETC 系统需加强设备信息核验与车辆类型智能识别能力,防范技术漏洞被滥用。

(3)跨省协作:各省高速稽查有效联动、ETC 发行方极力配合等是破解团伙作案的关键。

三、治理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技术防控体系

(1)升级ETC 设备核验功能:引入AI 图像识别、动态称重、轴数检测等技

术,实现车辆身份、载重、轴型的实时精准核验;对异常车辆触发人工干预或二次核查。

(2)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 ETC 设备办理审核流程,要求货车办理ETC 时提交行驶证、营运证等原件,并定期开展设备信息抽检,杜绝违规办卡、篡改信息等行为。

(3)部署边缘计算与区块链技术:在收费站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现车辆数据的本地化快速分析;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通行数据不可篡改,提升证据可信度。

3.2 完善法规与信用惩戒机制

(1)细化法律责任:修订相关法规,将 ETC 货车客标逃费纳入“诈骗公私财物”范畴,提高罚款标准并增设刑事处罚条款。

(2)构建信用监管网络:将逃费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失信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限制其银行贷款、运输资质审批等经营活动。

3.3 加强宣传与行业自律

(1)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曝光、普法宣传活动,向货运从业者普及逃费行为的法律后果,提升守法意识。

(2)引导行业自律:推动货运协会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进行行业内通报,鼓励企业相互监督、共同抵制违法逃费行为。

四、结语

打击ETC 货车客标偷逃通行费行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技术、法律、管理等多维度协同发力。通过强化技术防控、完善法规体系、深化部门协作、跨省追偿,能够有效压缩违法空间,维护高速公路收费秩序与公共利益。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有效遏制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高速公路收费秩序的公平公正,保障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畅通的交通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