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下的初中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学科课程设计研究
张清梅
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 365000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平衡西方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过于侧重西方文化的传授,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难以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理论基础
跨文化交际理论强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文化身份,避免文化误解,增强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学生能够在国际交流中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初中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学科课程设计原则
3.1 实践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强调实践操作,课程设计应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制作英语手抄报、编写英语短剧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实践中深入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2 综合性原则
跨学科课程设计应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在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中,可以融合语文、历史、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比如,在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文角度赏析与节日相关的古诗词,从历史角度了解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从美术角度绘制节日主题的作品,从音乐角度欣赏与节日相关的传统音乐。通过多学科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四、课程设计实施步骤
4.1 项目主题确定
结合初中英语教材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如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艺术(京剧、剪纸、书法等)、传统习俗(拜年、赛龙舟、贴春联等)。以 “传统节日” 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节日的特点、庆祝方式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从而确定具体的项目子主题,如“用英语介绍春节的习俗”“对比中西方节日的差异” 等。
4.2 学习目标制定
明确项目式学习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以 “用英语介绍春节的习俗” 项目为例,知识目标为学生能够掌握与春节习俗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如 “Spring Festival”“redenvelopes”“set off fireworks”等;能力目标为学生能够用流利的英语介绍春节的各项习俗,并能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情感目标为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3 学习资源准备
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英语教材、相关的英文书籍、网络资源(如 China Daily、China Highlights 等网站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报道)、英语纪录片、音频视频资料等。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采访长辈、查阅地方文献等方式,了解本地春节习俗的独特之处,并将其融入到项目学习中。
4.4 项目实施过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项目学习。在 “用英语介绍春节的习俗” 项目中,小组成员首先进行分工,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整理词汇和句型,有的负责制作 PPT 或视频。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英文资料、观看英语纪录片等,了解春节习俗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撰写介绍春节习俗的英语文稿。在撰写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和写作技巧,确保文稿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最后,学生通过制作 PPT 或拍摄视频的方式,将介绍春节习俗的内容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需要用英语进行讲解,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公众演讲能力。
4.5 成果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展示项目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主要从项目完成的质量、英语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自评主要让学生反思自己在项目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学生互评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在 “用英语介绍春节的习俗” 项目成果展示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展示的内容完整性、英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PPT 或视频制作的精美程度等方面进行打分;学生自评时,可以思考自己在资料收集、文稿撰写、展示讲解等环节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学生互评时,可以从展示的创意性、内容的丰富性、小组配合的默契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五、课程设计的优势与挑战
5.1 优势
通过项目式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学科融合,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英语进行资料收集、信息整理、文稿撰写和展示讲解,听说读写各项技能都得到了充分锻炼。同时,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在跨学科学习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2 挑战
课程设计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教学能力,还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能够整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此外,项目式学习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程设计、资源准备和学生指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进度不一致、团队协作不畅等问题,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协调和解决。
六、结论
初中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学科课程设计,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这种课程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及学校的支持与配合,相信这种跨学科课程设计将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优势,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慧 . " 基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少男少女 (2024). 张旭 .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英语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与成效分析 [J].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