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开展策略

作者

宋志超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安阳小学校 150070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高度关注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体质增强,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塑造其健全人格。教师在体育教学环节可以融入游戏活动,确保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合力作用,从而为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化体育教学之中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其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

1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1.1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设置相对应的游戏规则,创设生动立体的游戏情境,确保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和相关练习模式有更大的探究兴趣和实践欲望。通过游戏使学生可以在运动技能的练习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快乐,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之中。这样可以切实激发和有效调动学生的体育动能和学习兴趣。

1.2 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在体育游戏中,可以将相关体育运动技能和游戏内容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有效优化,使其协调性、速度、力量等方面都得到提升,促进身体素质的增强。同时,让学生在团队合作游戏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强化合作意识,在集体荣誉感方面强化,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实现育体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和充分统一,呈现出游戏化教学的根本价值。

1.3 有效落实教材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涉及多种类型的基础运动技能,例如跑、走、跳、投等相关技能。在游戏化教学环节中,可以确保新教材的技能要点融入游戏的各个阶段,在两者融会贯通的前提下,使学生顺利完成相应的游戏任务。同时,在整体的训练和游戏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相关运动要点和技能规范,这样可以充分符合教材中所要求的循序渐进、趣味引导的编写思路,为教材目标和新课标的有效执行提供有利条件。

2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开展策略

2.1 充分明确教材目标,精准设计游戏内容

在体育游戏化教学推进环节,教师需要在目标设定以及游戏内容的匹配方面有效优化,从根本上有效规避为游戏而游戏的弊端,从而在目标导向之下使相关游戏内容更切实可行,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例如,在走与跑单元的直线跑教学环节,可以有效设计小动物回家游戏,确保操场可以划分成三个区域,即森林、草原、河流等,让学生扮演小松鼠或小兔子等小动物沿着直线跑步,从而强化学生的直线跑技能,同时也快速跑回自己的家。教师利用躲避猎人的策略提示学生保持直线,同时也匹配众多食物环节,增强跑步的速度要求。在一系列游戏情节和相关内容之中,让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的导向作用掌握直线跑的相关动作技能和要领,这样可以通过教材目标导向使游戏内容本身更具有时效性。同时对于集体项目如集体跳绳等,可以匹配与之相对应的班级跳绳挑战赛游戏,或者通过过关升级的形式,确保连续跳 10 次或双人配合跳等教材要求可以转化成为游戏关卡,这样可以使教材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也体现出游戏化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2 精准结合年龄特点,分层优化游戏形式

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体能和认知水平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游戏教学推进环节需要充分贯彻落实分层设计的基本原则,然后结合教材的梯度,针对游戏难度和形式进行有效调整和优化。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尽可能设计情境体验,更加关注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基本动作协调性的培养。在队列队形的教学环节可以设计小小解放军游戏,让教师扮演指挥官,学生可以通过听口令编队形的形式完成相对应的军事训练任务。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在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的口令之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和体验,掌握对列对行的基本要领。同时也可以通过获得五角星勋章的形式,使学生可以充分遵守相关规则,以此降低队列练习的枯燥感。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以设计合作竞赛类游戏,让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团队协作效果得到优化。例如,在篮球原地运球的教学环节可以设计运球闯关夺宝游戏,匹配三个关卡:绕桩运球、障碍运球和团队接力运球。让学生在分组竞赛之中,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关关卡,获得最后的胜利。团队给予小贴纸等相关奖励,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原地运球的收敛协调能力方面得到优化,同时提升团队配合意识。

2.3 创新组织形式,确保游戏教学顺利开展

在游戏化教学推进环节,也要充分体验出趣味性和针对性有效融合的特质,从根本上规避场面混乱,对教学效果造成负面影响,有效通过分组管理加上明确规则的组织形式,使得游戏顺利开展。教师要结合班级人数,确保学生 5 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协助教师分发道具或清点人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游戏开展之前用1 ~2 分钟明确规则,说出安全要求。例如,在跳跃立定跳远的青蛙跳荷叶游戏之中提前告知学生,在彩色标志点之间的距离不能踩线,在落地的时候要屈膝缓冲,有效规避运动损伤等情况。同时对于游戏时间也要进行有效控制,每节课的游戏时间不能超过 25 分钟,要留出 10~15 分钟展开技能的总结和放松活动。例如,游戏结束之后可以利用师生互评的形式对于游戏中的运动技能进行充分回顾,并且根据放松操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做好课后的整理,使游戏教学顺利开展,具有完整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游戏化教学的相关内容,同时也要充分明确游戏目标的分层设计、游戏内容,并在积极组织和优化的前提下,使学生融入体育游戏的全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充分掌握相关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优化综合素养,为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雨桐 . 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游戏化教学适配性研究 [J]. 体育教学 , 2023(08): 45-47.

[2] 张文博 .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 [J]. 基础教育参考 , 2024(12): 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