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玩泥悟美- 小学美术课堂中民间泥玩具的融入探索

作者

宗昱宏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高新区实验学校

前言:民间泥玩具历史悠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以泥土为主要材料,通过手工塑造,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造型,从可爱的动物形象到生动的人物造型,无不展现着民间艺人独特的艺术视角与创造力。这些泥玩具不仅是儿童的娱乐之物,更承载着特定地域的民俗文化、传统价值观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今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许多民间文化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民间泥玩具也不例外。将民间泥玩具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为其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可以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民间泥玩具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民间文化,筑牢文化根基

民间泥玩具是民间文化的直观体现,其制作工艺、造型特点、色彩运用等都与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传说紧密相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民间泥玩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进行传授,能够让学生从小接触、了解并热爱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例如,陕西凤翔泥塑以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闻名,其背后蕴含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学生在学习制作凤翔泥塑风格的泥玩具过程中,能深入了解陕西地区的民俗文化,从而成为民间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美术课堂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绘画技巧,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制作民间泥玩具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能力锻炼。构思造型阶段,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将脑海中的形象转化为具体的泥玩具造型,这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在塑形过程中,学生通过揉、搓、捏、刻等动作,能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泥玩具的装饰环节要求学生了解色彩搭配原理,选择合适的颜料进行上色,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较于传统的绘画课程,民间泥玩具制作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和体验感。泥土柔软、可塑性强的特性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艺术创作的过程。民间泥玩具丰富多样的题材,如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生活中常见的家畜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改变以往对美术课单调、枯燥的看法,让美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民间泥玩具的融入方法

(一)深挖教材关联,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要深入研究人美版教材,找出与民间泥玩具相关的课程内容,并进行有机整合与拓展。如,在低年级阶段,结合“玩泥巴”等课程,教师可以以简单的民间泥玩具造型为切入点,如小兔子、小鸭子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泥土塑形方法,如搓泥条、揉泥球等。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涉及立体造型、色彩运用等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更复杂的民间泥玩具案例,将教材中的知识要点与民间泥玩具的制作技巧、文化内涵紧密结合。如教师可以详细讲解阿福造型的圆润饱满特点以及色彩上的大红大绿对比搭配,助力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民间泥玩具的艺术特色,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

(二)引入多元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呈现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直观地了解民间泥玩具,教师应引入多元教学资源,如利用多媒体播放民间泥玩具制作过程的视频,展示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泥玩具精品,如天津泥人张细腻逼真的人物塑像、淮阳泥泥狗神秘古朴的造型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要积极收集民间泥玩具实物,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近距离观察、触摸,感受其质感和细节。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当地的泥玩具制作艺人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本地泥玩具的独特风格和制作口诀,促使学生在与艺人的互动中更深入地学习到民间泥玩具的精髓。

(三)开展多样化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

活动是学生接触并学习泥玩具技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为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传统节日等角度出发,设计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民间文化艺术氛围,让更多学生关注和喜爱民间泥玩具。如,在春节前夕,教师可以以“春节民俗”为主题,组织学生创作泥玩具作品,可以是舞龙舞狮、拜年的人物形象等,这样一来,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制作技能,还可以深入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将民间文化与艺术创作紧密结合。再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内民间泥玩具展览,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成就感。同时,组织泥玩具制作竞赛,设置不同的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最佳工艺奖”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高制作水平。

结束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将民间泥玩具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能够让学生们在玩泥的过程中领悟到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丰富小学生们的审美体验,强化其创造力,提升其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民间泥玩具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让民间泥玩具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持续绽放光彩,让民间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新时代的教育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鲁娟 .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民间艺术 [J]. 学生·家长·社会 ,2024,(46):75-76.

[2] 陈伟 . 依托民间艺术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18):77-79.

[3] 吴姝燕 . 民间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路径分析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16):142-144.

[4] 向强 . 融合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教学——以龙山小学泥塑校本课程为例 [J]. 新课程 ,2025,(11):9-12.

[5] 李享 . 超轻黏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以“小泥人”教学为例[J]. 新课程 ,2024,(33):95-97.

本文系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T20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