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李全彬
新兴县稔村镇中心小学
伴随时代飞速向前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间断地更新换代,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要求正变得越来越突出。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应用题教学自然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应用题教学往往和生活实际相互脱节,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不高,并且应用能力也显得较为薄弱。而在当下极为注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将生活化情境融入教学当中已然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向。这不但能够使数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所具有的价值,而且还能够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所提出的需求,进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一、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朝着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那些生动有趣的事物,他们内心满是好奇。而将抽象的数学应用题与熟悉的生活场景相互结合所形成的生活化情境,有着极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作用。就拿教授“小数乘法”的应用题来说,创设出“去超市购物”这样的情境:一支铅笔的价格是0.5元,小明买了 3 支,那么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呢?这种极为贴近生活的场景,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数学不再仅仅是枯燥乏味的数字以及公式了,而是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 。如此一来,他们便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解题的过程当中,不再把应用题视作是那种令人头疼不已的任务,反倒像是在解决生活里实际会遇到的问题一般,进而也就更乐意去探索数学知识了,这便为后续的学习营造出了颇为良好的氛围。
(二)增强理解能力
数学应用题当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以及概念,往往呈现出较为抽象的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理解方面是存在着一定难度的。而生活化情境却能够把这些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以此来给予学生更好理解的助力。以“行程问题”为例,要是仅仅单纯地去讲解速度、时间以及路程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可能只是似懂非懂的状态。但要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周末的时候,小明和爸爸一起骑着自行车前往公园,他们每小时能够骑行 10 千米的距离,骑了 2个小时之后到达了公园,那么就可以问从家到公园的距离是多远呢?学生借助自身出行的经验,就能够很轻松地理解速度其实就是每小时骑行的距离,时间就是骑行所花费的时长,路程则是从家到公园的距离,进而也就能够清楚明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了。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原本抽象的知识就变得能够被感知、被知晓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也由此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三)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同时又是服务于生活的。当把生活化情境融入应用题的教学当中时,能够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广泛应用,进而达到培养他们应用意识的目的。比如在“百分数的应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商场促销打折”这样的情境:一件衣服原本的价格是 200 元,现在按照八折进行出售,那么就可以问现在这件衣服的价格是多少呢?学生通过对这类问题的解决,能够明白在生活中的购物、理财等诸多活动,都是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这种认知会推动他们在生活当中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数学问题,并且尝试着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此便会逐渐形成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以及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其实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进而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 [2]。
二、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情境创设策略
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出发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就拿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来讲,教师可创设如装修房间这般的生活情境。比如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家要对卧室进行装修,卧室的长度是 5 米,宽度为 4 米,每平方米需要铺设 4 块地砖,那么总共需要多少块地砖呢?”如此一来,便把面积计算方面的知识融入了学生所熟悉的场景之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层面来看,学生对于家庭装修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了解,所以容易引发共鸣。创设这样的情境,其作用一方面在于能让学生清楚地知晓数学知识和生活是紧密关联着的,另一方面还能够助力他们去理解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后续的学习以及解决类似应用题筑牢基础,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实施策略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观察并组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为例,创设“去菜市场买菜”的情境,即摊位上的西红柿每千克售价 3.5 元,妈妈买了 2.4 千克,那么一共要花多少钱呢?首先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观察以提取相关信息:单价是3.5 元,数量为 2.4 千克。接着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们去讨论该如何计算总价。在小组当中,有的学生采用估算的方法,有的则尝试通过列竖式来进行计算。经过交流之后,学生们便能够理解小数乘法在实际购物情境中的算法。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对学生观察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加以锻炼,又能培养他们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之中掌握小数乘法应用题的解法 [3]。
(三)情境评价策略
就创设合理性的评价而言,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创设“学校组织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每辆大巴限乘 42 人,全校共有504 人,那么需要多少辆大巴”这样的情境,此情境既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和教学内容相契合,所以是合理的。而对于学生表现的评价,则是要在学生解决此问题的过程当中进行观察,看其是否能够准确地提取信息、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以及合理地选择算法。倘若学生能够迅速列出算式 504÷42 并且准确地进行计算,这便说明其对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要是学生出现了困难,教师则可针对其具体情况给予指导。通过这样全面的评价,能够对生活化情境教学加以优化,进而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果 [4]。
结语:在当今时代对人才综合素养提出高要求的情形之下,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中的应用无疑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通过合理地创设相关情境、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以及科学地开展教学评价等举措,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不过,教学实践本身是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之中的,所以依然需要持续不断地去进行探索与改进,比如借助新兴的技术手段来打造出更具沉浸感的情境。展望未来,应当持续不断地对应用策略加以优化,从而让生活化情境能够更为优质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既能收获到丰富的知识,又能实现自身能力的有效提升,进而为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筑牢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小如 .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4,(05):91-93.
[2] 顾金观 .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与策略探究 [J]. 教育艺术 ,2024,(01):65-66.
[3] 史 白 齐 . 小 学 数 学 应 用 题 教 学 生 活 化 的 思 考 [J]. 求 知 导刊 ,2023,(22):29-31.
[4] 赵 秀 芳 . 对 小 学 数 学 应 用 题 教 学 生 活 化 的 探 讨 [J]. 求 知 导刊 ,2023,(0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