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探究

作者

张敏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县城新区第二幼儿园

引言

民间艺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教育价值与美学内涵,幼儿阶段是文化认同形成关键期,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幼儿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审美能力。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日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但实际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渗透仍面临诸多挑战,探究通过分析幼儿园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现状,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旨在促进民间艺术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深度融合,为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幼儿园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现状,问题分析

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多数幼儿园已将民间艺术融入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中,体现在环境创设、活动组织等方面。然而实际渗透过程中仍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专业能力局限与课程资源开发不足两方面,教师专业能力局限主要体现在对民间艺术文化认识较为表面,缺乏系统了解与把握无法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教学方式单一多采用讲解示范方式,互动性与体验性不足,对民间艺术技艺掌握不够熟,难以进行有效指导与示范。课程资源开发不足表现为民间艺术文化选择范围窄,多集中于剪纸、泥塑等常见形式对地方特色民间艺术关注不够,资源整合能力弱未能充分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需求,进行科学合理转化。

这些问题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教师民间艺术文化素养培养机制不健全,培训内容偏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系统规划,园本课程建设中民间艺术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未能充分结合地方特色与园所特点,家园社区合作机制不完善社会资源利用率低,民间艺术传承人才未能有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评价机制不健全也制约民间艺术文化渗透效果,现有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幼儿艺术体验与文化认同形成过程,这些因素共同影响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质量与效果,制约幼儿艺术审美能力与文化认同感培养。

二、挖掘民间艺术文化素材,创新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师应立足地方特色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文化素材,建立丰富多元素材库为幼儿提供接触传统文化机会,先须关注地方特色民间艺术如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等,收集整理相关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走访民间艺术传承人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过程与技艺要点。在素材选择过程中教师需注重趣味性与适宜性,考虑幼儿认知特点与接受能力,避免内容过于复杂或抽象,注重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选择积极向上、富有美感、蕴含民族精神素材,注重多样性与代表性覆盖不同类型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中华文化多元特色。素材收集整理后园所应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分类与科学编排,构建结构化素材库按照年龄段、主题、艺术类型等维度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教师查找使用同时定期更新补充,保持素材新鲜性与时代性使素材库真正成为教学资源宝库。

基于丰富素材库幼儿园教师应创新教学活动设计,构建富有特色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沉浸式环境中感受民间艺术魅力,教师应当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围绕特定民间艺术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剪纸艺术周、民间游戏节等,通过多种感官体验方式促进幼儿全方位感知民间艺术魅力。运用情境教学策略创设民间艺术沉浸式体验环境,如打造民间艺术工作坊、传统节日体验区等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兴趣,整合区域活动资源在美工区提供多种民间艺术材料与工具,建构区融入民间建筑元素表演区添置民间戏剧道具,支持幼儿自主探索与创造。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感知- 体验- 表现- 创造循序渐进路径,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触摸、聆听等方式感知民间艺术特征,再组织动手操作与参与体验活动掌握简单技能要点,然后鼓励自主表现与创造融入个人理解与情感体验,最后进行成果展示与分享增强成就感与文化认同感,形成完整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民间艺术文化教育目标。

三、构建家园社区合作平台,拓展艺术体验空间

幼儿园应积极构建家园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家长民间艺术文化素养提升活动,通过讲座、工作坊等形式提高家长对民间艺术文化价值认识。建立家长艺术人才库,邀请具备民间艺术特长家长走进课堂,担任小老师角色分享展示相关技艺,设计亲子民间艺术实践活动如亲子剪纸、亲子泥塑等,促进家庭共同参与民间艺术探索。创建家园共育平台,通过微信群、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分享民间艺术教育资源与活动建议,指导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延伸园内学习经验。家长参与过程中应明确角色定位,既是活动参与者又是教育合作者,制定合理参与计划考虑家长时间安排与专业背景差异,建立有效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合作策略,提升家园协同育人效果。

幼儿园需主动拓展社区资源合作渠道丰富艺术体验空间,可与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幼儿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接受专业讲解,邀请社区民间艺术传承人进园开展技艺展示与互动活动,让幼儿近距离接触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与社区文化站点合作举办民间艺术主题节日活动,如元宵灯会、端午制香囊等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整合社区自然资源寻找民间艺术材料来源,如采集植物染料、天然纤维等增强幼儿对民间艺术材料来源认识。在社区资源运用过程中应注重活动安全性,制定周密活动方案与应急预案,考虑活动连续性将社区体验与园内活动有机衔接,形成完整学习链,强调互动性与参与度避免单向观摩,鼓励幼儿主动探索与体验,关注个体差异为不同发展水平幼儿提供多层次参与机会,确保每位幼儿获得积极体验。

结论

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途径,当前幼儿园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工作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教师专业能力局限与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民间艺术素材创新教学活动设计,构建家园社区合作平台拓展艺术体验空间等策略,能有效促进民间艺术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完善课程资源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让民间艺术文化真正成为滋养幼儿心灵、促进全面发展重要养分。

参考文献

[1] 郭敏 .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探究 [J].中华少年 , 2018(35):1.DOI:CNKI:SUN:HZTD.0.2018-35-021.

[2] 赵全英 .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J]. 环球慈善 , 2024(5):0196-0198.

[3] 王雅瑾 . 探究幼儿园教学中如何渗透民间文化艺术 [J]. 当代家庭教育 , 2023(8):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