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初探
李锡容
重庆市万州区赶场初级中学 重庆 404100
引言:
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促使各项先进技术在教育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手段,具有丰富的教学素材以及强大的信息交互和对话能力,为教育改革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化学教学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逻辑思维,改善传统化学学习思考深度不足的问题,打造高质量、智能化的化学课堂。
一、人工智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实行高效备课
教师在备课阶段,可利用文心一言、豆包等智能产品,高效收集相关的教育资源,并学习优秀的教育案例,快速整合教育信息,以减少传统重复性的工作内容,提高备课效率。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教师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指导工作中,精准分析教学方案,准确把控教育重点,以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作业,为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一定指导。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教师在备课阶段可根据教材内容以及个人需求生成特色教育资源,为其提供定制化服务,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切实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二)保持双向交流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还能为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空间。课前预习阶段,可鼓励学生利用智能技术梳理学习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并了解自身知识的薄弱点。在课堂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课堂活动中,教师也可应用智能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利用智能技术不断引进新内容,拓展知识视野。对于复杂性问题,可运用技术的提问功能,启发探究思维。学生也可针对学习阶段的问题向智能技术提问,并探索问题答案,解决学习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以增强化学学习效果[1]。
(三)组织实验活动
化学课程中包含众多的实验活动,而实验活动是培养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使用人工智能模拟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并应用智能软件进行模拟操作,避免传统实验方式设备不充足的问题,也能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学生可在平台中进行反复实验,不断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也能培养探究精神和逻辑思维发展,为化学实验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二、人工智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本文以人教版九年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内容为例,本单元涉及化学实验,要求学生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际用途,并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二氧化碳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教师应用市场中相对完善的智能软件安排教学活动。
(一)课前准备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应用大数据收集课程资料,并参考相关的教学案例,以此确定本课程的重点知识,规划教学流程和选择合适教学方案。教师可提前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试验,并录制试验视频,将其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中,要求学生预习期间自行观看。随后,针对本单元内容和教学重点发布学习任务单,指明学习方向和目标。按照任务单完成作业后,教师可随时通过后台数据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记录班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在后续教学进行重点讲解。
学生完成任务单内容后,可向人工智能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获得个性化答疑。通过提问活动,也能将新旧知识有效衔接,激发自身的探索欲望,获得更加丰富且实用的化学知识。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索欲望和逻辑思维,教师应不断调整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并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和指导。将班级人员分成多个活动小组,并提出启发性问题“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后变浑浊的原因?”,可利用人工智能查找相关资料,人工智能能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并针对解答内容进行实验论证。人工智能以辅助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带领学生深入探索化学知识,还能通过多种实验活动验证自身猜想,促进逻辑思维发展,为个性化学习的顺利实施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撑 [2]。
(三)课后活动
课后练习和学习评价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可基于人工智能分析学生对各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生成个性化作业内容,弥补自身的能力缺陷,熟练掌握化学知识。也可提供讨论平台,设置辩论活动,鼓励学生在平台中自由抒发个人观点,并利用智能技术查找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实现各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评价阶段,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记录学习行为和课堂表现,生成客观公正的评价。本课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可将制定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以及结果准确性纳入评价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能力情况。学生也可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实验方案自评,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优化实验方案。教师也可随时查阅学生与人工智能的交流情况以及评价数据,从而准确把握班级人员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后续教育方案,确保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结:
综上所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充分激发化学学习热情。为增强人工智能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师应深入挖掘技术优势,并融入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活动的全流程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指导,以强化化学素养,促进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海燕 . 人工智能赋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J]. 教育界 ,2025,(09):38-40.
[2] 邢蓓蓓 , 赵路瑶 , 邢小蕊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探索 [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08):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