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张建红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三中学 064400
前言
大单元教学基于特定主题或任务,进而将多篇课文与多元学习资源有机整合成系列单元,能有效突破传统单篇教学的局限,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语文知识框架发挥积极作用。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不再孤立地学习和看待单篇课文,能让学生立足于宏观整体视角,来深入解读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通过融合“三新”的教学策略,即将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的有关内容融入其中,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所存在的限制,在引导学生深入掌握高中语文知识学习要求的基础之上,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高中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为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精准定位目标,巧妙整合内容
基于“三新”背景,为了充分发挥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价值,教师应精准定位教学目标,通过科学整合教学内容,进而有效突破单篇教学局限,引导学生围绕主题串联文本,深入挖掘文本间的内在联系,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框架发挥积极作用[1]。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一课时,精心设定了“景语情韵之探寻散文中的诗意世界”单元主题。教师先借助导入对话开启教学,“同学们,习惯了城市喧嚣,你是否偶尔也希望得到一处静谧之地。今天,教师带领大家跟随朱自清先生脚步,一起探寻荷塘月色下的那份宁静与美好。”教师深入挖掘借景抒情课文资源并关联成单元学习内容,带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法,针对《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在景物描写手法与情感基调展开深入探究。随后,教师又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济南的冬天》与《荷塘月色》在景物描写顺序上不同,《济南的冬天》基于济南冬天“温情”特点,针对山、水等不同视角展开详细描绘;而《荷塘月色》是跟随作者行踪,通过移步换景细致展现荷塘全貌。紧接着,教师又带领学生深入对比《春》与《荷塘月色》在借助修辞手法进而营造画面情境特点,学生发现《春》这篇课文应用大量排比与拟人修辞方法,来呈现春天勃勃生机;而《荷塘月色》则是通过巧妙的比喻,进而很好营造月下荷塘朦胧之美。通过这样学习资源整合,打破课文的单元隔阂,让学生理解《荷塘月色》。
二、创设多元情境,开展深度探究
在“三新”背景下,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培育学生高阶思维,教师可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通过创设多元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开展深度探究,为助力学生实现高阶思维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这一课时,教师整合《老人与海》、《苏武传》、《我与地坛》这三篇课文,并为学生设计“困境与抗争”
的单元主题。“同学们,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在面对困境时,有人选择披荆斩棘奋勇抗争,也有人选择退缩保命,那你会如何抉择呢?今天我们就从不同的人物经历中来探寻答案。”为创设多元情境,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波涛汹涌的海浪视频画面,再搭配上狂风呼啸的音频,再向学生展示老人破旧的渔船与工具,进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老人捕鱼的艰辛。随后教师播放大漠的风沙视频,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苏武在塞外的艰苦环境,让学生深刻领悟其被匈奴扣押的困境。教师再通过动态画面向学生展示荒芜又充满生机的地坛景象[2]。
三、丰富评价维度,促进持续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一个环节,在促进教学成效稳步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基于“三新”背景下,丰富评价维度有助于打破单一标准,以多视角、多维度综合考量学生,在激励个体进步与全面共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进而设立“革命英烈与时代担当”单元主题。“同学们,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理念与信念,为了家国天下而挺身而出。今天我们就走进近代革命英烈的世界,与仁人志士对话!”在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记念刘和珍君》中主人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时,可自然地将《过零丁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将其中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气节与刘和珍君相联系。促使学生从不同时代的英雄在面对困境时的抉择,进而深度解读“责任与担当”的内涵。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记念刘和珍君》与《包身工》在主题思想,促使学生深刻领悟,前者歌颂了英勇无畏的爱国青年,号召人们奋起抗争,后者表达对制度愤怒与受压迫者同情,唤醒人们对社会变革期盼。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制作“传承英烈精神,担当时代责任” 主题海报,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进行单元综合评价,以多角度反馈学生对这一单元主题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语文素养持续提升筑牢根基。
结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再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而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推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为助力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显著提升,进而为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强, 陈月仙. 学习任务群与大单元教学融合路径构建[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20):67-70.
[2] 张艳婷 . 信息技术赋能高中语文小说大单元教学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 2025,27(05):170-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