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辅助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方法研究

作者

王秋月

长春市九台区教师进修学校  130500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渐渐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把握好学情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此过程中,传统学情分析主要依靠老师的经验,以及简单的问卷调研,存在主观性强、数据分析不全且效率较低的情况。而人工智能可以凭借自身出色的处理数据、识别模式和预测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供支持,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朝更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一、人工智能辅助小学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包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内容,同教育教学结合,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改变了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它可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作业完成情况、线上学习行为等多项数据加以采集并展开分析,从中找出数据背后的规律,给学情分析赋予客观依照。依靠机器学习的办法,系统可自动找到学生在道德认知、行为习惯形成等方面所存在的特点和问题,从而给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给予参照。

(二)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价值观念有所不同,正确的学情分析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课程内容及活动。如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发现有部分学生只是单纯地理解家庭美德而未真正地体会到其重要性,那么便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更贴近学生自身生活的案例以及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家庭美德的魅力,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率[1]。

二、人工智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中的应用场景

(一)课堂学习行为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借助智能摄像头、语音识别设备,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是否积极地加入到课堂讨论中、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课程上等方面的行为实施监测与分析。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讲授“遵守公共秩序”为例,在教师讲解公共场所的规则之后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人工智能系统会利用收集到的关于发言内容、发言时长、肢体语言等信息,来分析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讨论的深度。若发现有些学生发言次数不多且所发表的观点并不清晰,教师就应该及时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加强引导性提问并鼓励学生们表达想法。

(二)作业与测试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能够针对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数据实施快速批改以及深入剖析。对于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之中的课后练习题,诸如案例分析题、简答题之类的问题而言,可以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学生的答题思路、语言表达、知识应用情况加以剖析。在“我们的公共生活”这堂课后,就如何守护公共设施这一作业任务的完成状况开展分析,人工智能分析出学生提出的具体方案是否符合常理,是否体现了责任感及道德观念等,这样教师便能知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及其实际应用能力 [2]。

三、人工智能辅助小学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多源数据采集体系

为实现全面、准确的学情分析,要创建起包含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社会实践等多个场景的多源数据搜集系统。学校、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智能教学设备、学习平台之类的手段,搜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学习结果数据、情感态度数据。当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来记录学生参加的过程以及表现,凭借学生的活动总结报告,生成学情数据资源,给人工智能分析给予数据支撑。

(二)强化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的培训

老师是人工智能辅助学情分析的执行者,其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水平关系到分析效果。学校要定期安排教师展开有关人工智能方面的学习,包含数据收集办法、分析软件应用、分析结论解析等,从而提升教师用人工智能实施学情分析的水平。激励教师把学情分析的结果同教学活动关联起来,探寻适合学生的教育形式,比如说根据学情开展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辅导等,来改进教学质量。

四、人工智能辅助小学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人工智能分析模型

随着教学实践不断发展、数据积累,要持续改善人工智能分析模型,做到更高准确性、可靠性,教育机构、技术企业应加强合作,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学生认识发展特点等,不断完善算法、模型,让其更好识别学生学习特点、问题,给教学决策带来更实际帮助。

(二)开展动态化持续分析

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当中,因此学情分析应当是动态的,人工智能系统要能够不断追踪、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察觉学生的变化与成长,给教师调教学策略给予即时的根据,像在道德行为养成上进步比较慢的学生,系统一直记录他们的学习行为数据,剖析他们的改变趋向,助力教师快速作出调整,予以更有针对性的引领 [3]。

五、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多方面的数据采集和深度分析,能够帮助教师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道德发展需求。通过构建多源数据采集体系、加强教师培训等实施策略和优化路径,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学情分析中的优势,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雪峰 , 赵华 , 高晓娟 , 等 . 数智时代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的框架构建与培养路径 [J/OL].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基础教育版 ),1-6[2025-06-21].

[2] 李瑞金, 姜子娟. 数字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创新路径[J].中国新通信 ,2024,26(21):158-160.

[3] 谢泉峰 , 吕婉婷 . 人工智能与小学教学深度融合: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 [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38(05):87-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