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技术赋能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盛赛军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实验小学  315700

引言

在“互联网 +”向“AI+”转变的大背景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早在 2017 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提到“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推动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质量”。面对这样的时代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新技术赋能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

(一)精准教学: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新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智能教学系统,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系统能够记录学生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中的表现,自动分析出哪些知识点掌握得好,哪些还需要加强。以识字教学为例,当学生在平板上完成生字书写练习时,系统会实时记录书写笔顺是否正确、字形结构是否规范。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清楚地看到,哪些字全班同学普遍掌握不好,哪些同学在特定部首的书写上存在困难。根据这些信息,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重点,针对性地设计复习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系统会自动推送更有挑战性的拓展练习;而对于基础稍弱的学生,则会提供更多基础巩固训练。

(二)互动课堂:增强学生参与

教师可利用智能白板设计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比如学习生字时,让学生到讲台前拖拽偏旁部首组成新字,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用平板电脑同步练习;或者设置小组讨论环节,每个小组把讨论结果上传到共享屏幕,老师可以实时点评。以《小马过河》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这样做:第一步,让学生用平板电脑观看课文动画;第二步,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小马会怎么做;第三步,各小组派代表把观点写在电子屏幕上;第四步,全班投票选出最合理的做法。整个过程大概 15 分钟,既保证了互动性,又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这种互动教学有三个明显的好处:第一,平时害羞的学生也愿意通过电子设备表达想法;第二,小组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第三,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很多老师反馈,使用这些方法后,课堂上睡觉、走神的学生明显减少了。需要注意的是,互动环节要把握好度。太简单的互动学生觉得没意思,太复杂的又会影响教学进度。建议老师们根据班级情况灵活调整,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情境创设:让抽象知识具象化

情境创设是一种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重要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这些技术不是要取代传统教学,而是作为有效的辅助工具,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以古诗《登鹳雀楼》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 AR技术,带领学生实地观察黄河景象。学生通过设备看到诗中描绘的壮丽画面,听到黄河奔流的声音,这种多感官的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所见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

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通常包含三个步骤:首先是情境导入,通过技术手段呈现相关场景;然后是观察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情境;最后是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将体验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0-15 分钟,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不会喧宾夺主。情境创设要服务于教学目标,不能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设计,明确每个环节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呈现方式。

二、新技术赋能小学语文课堂的反思

(一)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新技术确实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很多改变,但也带来了一些需要警惕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发现,如果学生总是用平板电脑打字做作业,他们的字会越写越差。有的学生甚至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除了书写能力,过度依赖技术还可能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一些智能批改软件虽然能快速找出作文里的错别字,但学生自己检查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而且很多年纪较大的老师对新技术不太熟悉,上课时经常要花时间调试设备。有时候设备突然出故障,整节课的计划就被打乱了。还有些老师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把简单的教学内容包装得很复杂,反而让学生更难理解。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建议老师们在使用新技术时,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个技术真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吗?是不是有更简单的方法?比如教生字时,可以先用传统的方法让学生反复书写,再用电子设备进行巩固练习。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技术进入课堂,语文老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现在的老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使用各种教学软件和设备。这种转变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备课的时候,老师不仅要准备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如何把技术和教学结合起来。这种转变对很多老师来说是个挑战。有些老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对新技术会觉得力不从心。有的老师虽然会用这些技术,但不知道如何把它们真正运用到教学中。老师们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先尝试用电子白板代替黑板,熟悉后再加入更多互动功能。重要的是要记住,技术永远是为教学服务的工具。老师的核心任务还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培养他们的阅读、写作和思考能力。

结论

新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但同时也对教师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避免其可能带来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合理利用新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高效、有趣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武晓萍 . " 互联网 +" 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简析[J]. 中国新通信 ,2024,26(10):95-97.

[2] 刘伟 .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评《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语文建设,2021(18): 后插3.

[3] 岳海丽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探索 [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3):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