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高年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综述

作者

刘雅辉 孔珊珊 魏思婕 冯茹梦 宋丽洁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本文通过文献收集,了解目前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不足之处和问题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时间管理;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双减”政策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在学校中的提升与成长只是漫漫人生长河中的一个阶段,我们要将学习贯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把它看作一种责任、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重学、好学、乐学。

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生课余负担减弱,课余时间增多,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时间观念还是相对淡薄,也不太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娱乐时间和休息时间,因此,学习策略中的时间管理策略的培养成为近几年值得关注的内容。

本文通过全面收集国内小学阶段时间管理能力干预路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深入地研习,对研究成果进行充分地把握,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不足之处,明确研究方向,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现状

学会自我管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第一步,而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的核心。时间管理能力对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孙忠宁(2021.07)发表《小学生课余时间有效管理研究》,他认为,小学生对课余时间的有效把握将相当程度的决定其未来发展状况。但目前小学生对课余时间管理能力不足,多数小学生并未意识到课余时间的重要性,导致在“减负”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课余时间浪费的情况。针对此问题,其文章中提出了不同方面的优化政策,如强化小学生时间观念与自主意识、家长培养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开设时间管理课程以及创设“惜时”的校园文化等。

近几年的研究中,相关学者们愈发重视时间管理课程的开设。方姝(2022.06)在学校中针对全体小学生和教师举行了时间管理系列主题活动。活动紧紧围绕时间管理这一主题展开,目的是使学生能更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代丽珍(2022.12)从时间管理的维度设计了团体辅导干预的方案。实践证明,时间管理团体辅导能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进而改善其学业拖延的情况。蔡嘉丽(2023.01)开展了“小学五年级时间管理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课余时间的自我规划、调整、管理及进行自觉反馈和思考的方法。

除了课程的开发,学者们也从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方面提出了提升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路径。陈兴玉(2022.10)指出学校和老师应科学地制定规则、建立可持续的反馈机制、重视学生评价并及时反馈等。舒明(2023.03)从家长与外部主体角度提出若干改进建议:家长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时间管理意识、建立合理的教育时间和内容安排,积极学习提升家庭教育时间管理能力;外部相关主体方面,学校引导家长加强学生的在家时间管理,社区健全设施和创办活动协助家长提高时间管理能力。范玉洁,杜学元(2023.05)认为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适合学生个体的作息时间表、学校可以发掘教材中的时间因素、家长为孩子创建良好的时间管理环境、引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方法等。王丽(2023.06)发表《小学生课余时间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从四个角度探究了小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有效方式:强化学生自身课余时间管理意识、学习课余时间管理的方法、教师开展主题班会、加强家校合作及对家长的引导等。

二、研究评述

学者们通过调查、实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依旧存在着不足之处。大部分的调查仅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在培养路径方面并没有实施,具体干预策略还比较缺乏;针对时间管理能力的团体辅导,实施方案较少,且不成体系。

笔者分析,相关研究问题的出现源于以下几点: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人才稀缺,团体辅导活动不成体系、心理健康课课时少,无法针对性培养、家长管理“紧”,学生不能“做主”。

三、研究展望

时间管理能力在中小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也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双减”政策公布以来,教师和家长都逐渐提高了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视。能力的提高是贯彻终身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做时间的“主人”。

1. 规定监督制度,察心理健康课。

相关教育部门应因地制宜,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和地方特色,制定相关政策,实施监督制度,组成监督小组,落实心理健康课的实施。

2. 着重人才培养,实施引进战略。

给中小学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和途径,培养教师多方面的能力,给予相应报酬和表彰,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3. 拓宽培养路径,与各学科融合。

日常教育教学中,各教师应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如:写作业时制定计划,给自己规划每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科学分配时间资源等。

4. 落实家校合作,改变家长认知。

学校应发挥引领作用,与家庭建立合作机制,实施家校共育,引导家长改变错误认知,通过家长会、家访、亲子活动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学者们还需进一步探讨、分析。在国外,美国和日本把闲暇时间管理纳入正规的教育课程体系,而国内对时间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今后研究中,研究者们若能基于理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进行大量实验或训练,致力于促进学生“时间管理”素养的生成与发展,那最终将助力学生成为主动、高效的学习者,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忠宁 . 小学生课余时间有效管理研究[D]. 青岛大学, 2021.

[2] 方姝 . 追光逐梦,向阳而行——天华第二小学时间管理系列主题活动[J].青春期健康 ,2022,20(12):32-35.

[3] 代丽珍 . 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研究 [J].求知导刊 ,2022,(34):83-85.

[4] 蔡嘉丽 . 我的“课余充电器”——小学五年级时间管理主题活动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04):37-40.

[5] 陈兴玉 . 小学生自主管理策略的研究[D]. 西南大学,2022.

[6] 舒明 .“双减”政策下家长的家庭教育时间管理能力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23.

[7] 范玉洁, 杜学元.“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 ,2023,(14):6-9.

[8] 王丽 . 小学生课余时间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3 中西部地区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一). 重庆市荣昌区棠城小学 ;,2023:2.

作者简介:

刘雅辉(1999-),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