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作者

谢小勇

新宁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新宁 422700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防控难度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平衡。而营林技术作为森林培育与管理的核心手段,以科学规划和实施一系列技术措施为基础,能够从源头上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以此来增强森林自身的防火能力。

1 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价值

1.1 降低火灾发生风险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传统防控手段大多数都是被动应对,而营林技术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管理入手,具有源头防控优势。通过选择抗火树种、调整林分密度、清理林下可燃物等措施,能够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在改变森林易燃特性的同时,有利于减少火灾隐患,为森林防火打好基础。

1.2 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营造防火林带和优化林分层次结构,能够在火灾发生时阻隔火势蔓延,其中防火林带以抗火阔叶树形成密集屏障,有利于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而复层混交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能缓冲火势,降低火焰高度[1]。在面对火灾时,利用这些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大面积扩散,减少扑救难度和资源消耗,以此来保护森林资源。

1.3 增强森林自身抗火能力

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对火灾具有更强的抵御能力,利用清理病腐木、施肥灌溉等森林抚育措施,能够提升树木生长势和抗逆性,避免树木被点燃和烧死,不仅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减少损失,而且还能促进森林在灾后快速恢复,维持森林生态平衡,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基本保证。

1.4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对林下可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燃料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此同时,营林措施的科学合理实施,有利于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达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

2 森林防火工作开展现状

目前多数国家和地区 级政府、 部门及个人在森林防火中的责任,各地区 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保证防火责任压实到 设立检查站,24 小时值守,对过往人员和 、旅游用火等人为活动的管理,通过宣传教 要对违规者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2]。另外,通 电视、广播、网络、社交媒体等平台, 、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应急演练等活动,增强公众对森林防 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

3 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具体应用

3.1 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前期的应用

3.1.1 科学规划树种配置

在造林和森林更新过程中,优先选择木荷、油茶、珊瑚树、女贞等抗火性能良好的树种,这些树种通常具有含水量高、枝叶不易燃烧 即便遭遇火源,其在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 对针叶树与阔叶树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 体的抗火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有效降低森 科学规划并营造防火林带,其中防火林带宽 带宽度与平原地区相比要更宽些。防火林带以抗 要树种, 次、密集型的植被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有效阻隔火源,减 度 为森林防火提供天然屏障

3.1.2 合理调整林分结构

林分密度过大容易导致林内 量积累,进而增加火灾发生风险,所以相关人员利 照条件。对郁闭度较高的人工林直 病虫害严重的树木,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林下 由于单一层次的林分结构在火灾发生 植、改造等方式来增加林分的垂直层次,形成乔 能够缓冲火势,降低火焰高度,减少火灾对乔木层的威胁 到良好的改善效果,以此来提高森林的生态稳定性和抗火能力

3.1.3 易燃可燃物的计划烧除

计划烧除是在严格的人为控制下,有计划、有目的的烧除林下易燃可燃物的营林措施,选择气候条件稳定、风力较小的早春或晚秋时节,在划定的区域内进行烧除。烧除前要清理烧除范围内的障碍物,设置好防火隔离带,保证烧除过程的安全可控,利用计划烧除能够有效减少林下枯枝落叶、杂草等可燃物的积累,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3.2 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期的应用

3.2.1 防火林带

防火林带在火灾中期成为抵御 要防线(如图 1 所 ),防火林带通常是以木荷、油茶等抗火阔叶树为主构成的,凭借其含水 减缓火势推进。当火灾蔓延至防火林带时,林带中的植被能够降 跨越林带继续扩散[5]。防火林带不仅能阻隔火势,而且还能够为 的易燃物,便于消防人员和设备展开行动。消防车辆直接沿着防火林 能依托林带安全地实施灭火作业,防火林带还能作为物资储备和人员集结的场所,为 序进行提供基本保证

图1 防火林带

3.2.2 林分结构优化助力火情控制

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构成的复层混交 火灾中期的优势特点相对比较明显,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可有效缓冲火势,能够降低火 同层次的植被形成立体防火结构,促使火势难以快速穿透林 必世 ,保证林内通风和光照条件良好,消防员能够更顺畅地 林内空间开阔也便于大型灭火设备进入,如直升机可在密度 ,更重要的是保证林分密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减少树木倒伏对 寸 生命安全提供基本保证。

3.2.3 林下可燃物管理的应急利用

在前期实施的生物覆盖措施,能够在火灾中期发挥延缓火势的作用。在具体操作过中,杂草、灌木枝叶等覆盖在林地表面,这些虽然属于可燃物,但是由于其分布较为松散且具有一定的隔热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火焰蔓延速度。尤其是当火势接触到生物覆盖层时,需要消耗更多时间和能量来点燃这些覆盖物,从而为灭火行动争取时间。​对于还没有来得及燃烧的林下可燃物,要采取紧急清理措施,尤其在火势蔓延方向上利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快速清除枯枝落叶、杂草等易燃物,开辟出更宽的隔离带,阻止火势进一步扩散。还要对堆积的木材等部分易引发大火的可燃物进行紧急转移,或者做好湿化处理,不仅能够降低其可燃性,而且还能够减少火灾风险。

3.3 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后期的应用

3.3.1 受损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

火灾过后,工作人员利用遥感技术 森林受损程度进行全面、科学评估,分析卫星遥感影像,确定火灾波及范围、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等。根据评估结果,划分重度、 同受损程度的区域,采取差异化的植被恢复策略, 所以需要进行全面造林,此时优先选择抗火性强 林植被覆盖。其次,在中度受损区域,保留部分 林分结构,促进森林自然更新。最后轻度受损区域则以森 进现存树木生长,促使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速度得到提升

3.3.2 森林防火体系巩固与优化

对火灾中受损的防火林带进行修复和重建,工作人员要及时清理林带内被烧毁的树木和杂物,补植抗火树种,恢复林带的宽度和密度,强调其防火阻隔的功能作用。根据火灾发生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优化防火林带布局,在原有林带基础上,加密关键区域的林带设置,或者直接延长林带长度,促使其更好的适应地形和林相特点,以此来增强对未来火灾的防控能力。结合火灾暴露的问题进一步调整林分结构,对林分密度过大导致火灾蔓延迅速的区域要加大间伐力度,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内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林下可燃物积累。而在单一针叶林比例较高的林区,通过补植阔叶抗火树种,逐步将其改造为混交林,以此来提高森林的抗火性能。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营造复层林结构的重视,不断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以便形成立体防火屏障。

3.3.3 森林生态功能提升与防火能力强化

工作人员要开展修枝、除草、施肥等全面的森林抚育工 时修剪树木的病枯枝和过密枝,减少林下可燃物,并清除杂草,降低杂草 状况和树木生长需求,合理施肥,增强树木的生长势和抗逆性, 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增强森林自身的防火能力。在整个过 有机结合,在恢复森林植被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和培育具有防火功能的植 系统的监测和研究,从中得出更有效的生态修复和防火技术,以此来实现生态效益和防火效益的双赢

4 结语

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通过优化树种配置、调整林分结构、管理林下可燃物以及加强森林抚育等措施,能够从根本上 态环境,降低火灾发生风险,增强森林的防火能力。基于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综 用各项营林技术,结合当地森林资源特点和火灾发生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防火营林方案,为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邓凤韵 , 方林 . 森林防火中营林技术的应用要点探讨——以广西某地区为例 [J]. 农村科学实验 ,2024,(17):128-130.

[2] 路志荣 . 营林技术在西北地区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J]. 现代园艺 ,2024,47(14):198-200.

[3] 汪胜辉 . 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推广 [J]. 新农民 ,2024,(03):61-63.

[4] 徐世禄 . 营林技术在林场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策略 [J]. 中国林业产业 ,2023,(12):76-78.

[5] 王晓霞 , 张建华 . 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及管理建议 [J]. 园艺与种苗 ,2023,43(10):63-65.

作者简介:谢小勇(1970.12-),男,汉族,本科,高级工程师,湖南邵阳,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