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的内容类别和形成过程探析
卢嘉淇
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6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愈发凸显。建设工程不仅关乎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涉及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建设工程蓬勃发展的当下,质量是工程顺利管理推进的核心保障。传统管理方式渐显局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程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内容类别和形成过程进行探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内容;形成过程
引言
质量概念的核心内容是“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满足使用者和相关方需求的关于适用、安全、经济、绿色、美观、文化的一组特性,该组特性可以由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显性定义,也包含通常隐含的要求。建设工程质量与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直接关系,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带动各地纷纷开展工程建设活动。巨大的建设规模凸显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建设工程建设特点
建设工程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施工环境、工作方式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工程量庞大、技术复杂,且类型多样,包括住宅、商业楼宇,以及工业设施等。其结构和设计差异要求高度协调和专业化技术支持。尤其是高层建筑或复杂结构项目,往往涉及高空作业、特殊设备使用和多工种协作,施工难度较大。工地常见高处作业、露天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要求工人频繁切换工作面。同时,重型机械的使用,以及恶劣气候、灰尘、噪声等因素,增加了施工环境的挑战。此外,紧迫的工期要求建设、设计、施工单位间密切配合,协调不当容易带来安全隐患。若安全管理不到位,可能会发生高空坠落、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等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操作规范和人员培训至关重要。同时,建筑行业仍保有劳动密集型特点,尽管部分环节已实现机械化,但仍有大量手工作业,容易导致施工人员过度疲劳,从而增加事故发生风险。
2建设工程质量的内容和类别
2.1功能性质量
指建设工程满足生产和使用目的的功能特性。包括如下维度:适用性,是指工程各种功能满足使用目的;安全性,是指工程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人身、财产和环境免受危害;耐久性,是指在假定条件下,工程保持规定功能要求的使用年限;可靠性,是指工程在设计的使用年限内和假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程度;经济性,是指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建造和使用成本。
2.2工艺性质量
指建设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采用的施工工艺(采用的建造方法、使用的施工装备、遵守的施工要求)的先进程度,实现工程使用功能的程度,以及施工完成以后工程成品呈现的外观美观程度。
2.3外部性质量
借用经济学术语描述工程质量。经济学中,“外部性”指的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作者借用经济学“外部性”的概念,将建设工程无关使用者使用功能和施工工艺,主要是传承中华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或者是绿色节能等增加全社会福利的一部分质量归纳为外部性质量。绿色低碳是最明显的建设工程外部性质量特性。ISO9000引入“相关方”概念,指出“组织的成功,有赖于相关方的支持”。对于工程而言尤其如此,不支付对价的相关方的评价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内容。
3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
3.1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行性研究是对投资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建设条件,以及建成后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论证,并筛选出最佳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方案明确了建设目的(核心是使用功能)、总投资和建设进度,决定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路线(工艺包)、概算、项目建成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是项目功能性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框定了工程功能性质量可达到的上限和下限。投资决策阶段对地域文化、环境保护、周边居民居住环境的考虑,以及投资概算的制约,框定了外部性质量可以达到的上限。
3.2方案设计(工艺包设计、初步设计)阶段
在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工程的功能性质量能否达到甚至超过上限取决于设计的精心构思。方案设计创造性很强,是对建设单位和工程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充分挖掘,综合考虑各种制约条件(场地条件、规划要求等)后提出的项目建设方案。尤其是可行性研究比较简单的民用和公共建筑,设计方案更是直接决定了项目功能性质量。方案阶段考虑的许多因素,比如对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演绎,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对地方建筑风格的吸收和运用等,都是典型的外部性质量内容,建设方案对这些因素的考虑和采纳程度决定了工程外部性质量。方案设计是决定建设项目质量的核心关键环节,设计单位决定了建设工程的功能性质量和外部性质量可以达到的高度。
3.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偏重于创造,施工图设计更接近于落地。方案设计决定了功能性质量实现的最大可能性,而施工图设计则决定了功能性质量可实现的程度。施工图对于使用功能的细节性考虑,决定了工程使用过程中的适用程度;施工图设计对于使用条件的正确假定,以及强制性标准、技术法规的正确应用决定了工程的可靠性。施工图设计也是工艺性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于施工环境、施工难度的考虑,对于各个专业之间互相协调配合的考虑,施工图表达内容的准确程度,施工图供图及时性等等对于后期施工工艺影响很大。
3.4工程施工阶段
工程建设在施工之前的所有活动都是图上作业,施工阶段则将智力成果转化成为工程实体质量。施工阶段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直接决定了工程结构安全、功能可靠,对工程功能性质量有着非常重要影响,与可研和设计共同决定了工程的功能性质量。施工阶段施工工艺直接决定工程成品表观质量(美观度),对工艺性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按照住建部2000年工程验收制度改革的思路,施工企业竞争的就是施工工艺水平的高低。
3.5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确保建设工程可靠运行,工程竣工验收环节也需要做好质量监督管理任务。单纯进行外观检查与破坏性的测试行为,传统的竣工验收方式耗时耗力,一定程度上还会损伤结构。超声波检测、X射线衍射、红外热成像等无损检测工艺能够保证结构完整,准确评估材料性能、结构缺陷等。以超声波检测技术为例,对混凝土内部裂缝进行检测,可通过确定声波传播时间与速度关联,明确结构缺陷深度,定位缺陷具体部位与损坏程度,精准评价工程质量。除此之外,采用纸质类文档的传统竣工验收资料,会增加丢失、泄漏概率,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人员应将施工记录、检测内容等纳入数字化验收档案,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统一存储与管理。验收时运用二维码、RFID等技术实现验收数据的快速录入与关联,快速并妥善处理质量病害,第一时间追究具体负责人的责任,以便问题尽快整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是保障工程安全、提高施工效率、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建设工程质量行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工程质量的内容类别和形成过程,有助于从源头上提高工程质量,确保项目安全和顺利完成。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手段创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将不断完善,行业整体质量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明聪.关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监管策略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3(11):172-174.
[2]韩转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管的运用[J].大众标准化,2023(16):10-12.
[3]郑清河.安全质量监管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作用与运用[J].中国建材科技,2020,29(3):151,142.
[4]王波.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32):178-179.
[5]柴海龙.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4(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