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德于动,身心共育

作者

何雪

安徽省安庆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碧桂园校区 246000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面临着课时不足、德育内容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寓教于乐、榜样引领、情境模拟、评价激励等策略,通过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游戏,引入优秀运动员事迹,创设模拟社会环境,注重品德表现评价等方式,将德育元素自然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这些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社会适应、责任担当等品质,促进学生在体育与德育方面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技能的任务,更肩负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往往面临着课时不足、内容单一、形式乏味等问题,导致德育效果难以充分发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摆在广大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寓教于乐,融入德育元素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设计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融入德育元素,能够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团队的一员"的接力赛,在赛前给每个队伍分发一面队旗,要求学生为自己的队伍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并在队旗上书写队名,赛后评选最佳队名和最佳队旗[1]。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必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跑出好成绩;同时为了争夺最佳队名和最佳队旗,队员之间要集思广益,激发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得到培养,创新思维也得到发展。类似的,老师还可以开展"我运动 我快乐"的趣味运动会,"互帮互助 其乐融融"的双人三足赛跑,"传递正能量"的花样跳绳接力赛等,将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积极进取等德育内容融入到活动中,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德育目标。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又感受到团队的力量,领悟到良好品德的重要性,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品格也得到了熏陶和提升,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二、榜样引领,树立正面形象

体育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运动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富于激情,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非凡的毅力和勇气,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永不言弃[2]。这些优秀品质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体会到拼搏奋斗的意义。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一些优秀运动员的事迹,如刘翔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故事,姚明迎难而上攀登巅峰的经历,以及林丹为国争光屡创佳绩的风采。通过讲述这些鲜活生动的案例,学生切身感受到他们为了梦想付出的艰辛汗水,领悟到成功背后的不竭动力,从而树立起远大理想,燃起奋发进取的斗志。在这些优秀体育明星的感召下,学生以他们为目标,以他们为标杆,努力培养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和意志品质,锤炼高雅情操,塑造健全人格,逐步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情境模拟,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模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真实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切身体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师可以精心设计各种情境,如组织一场模拟奥运会,让学生分别扮演运动员、教练、裁判、志愿者等角色,在比赛中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在裁判和志愿者工作中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3]。又如在篮球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班级篮球联赛"的情境,组建多支队伍进行循环赛,每场比赛都由学生轮流担任教练、队长、裁判等角色。担任教练和队长的学生要制定战术、调兵遣将、指挥比赛,担任裁判的学生要熟悉规则、公正执法、果断判罚,通过这样的情境模拟,学生的组织能力、决策力、判断力等多项社会技能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再如组织一次"我是小小解说员"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体育解说员的角色,现场解说一场精彩的球赛,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应变能力。情境模拟还可以设计"运动会开幕式"、"冠军颁奖仪式"、"体育节目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担当,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格,为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评价激励,强化德育成果

在体育教学中,评价激励是强化德育成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采取全面、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和努力,更要重视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和提升。比如在足球教学中,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教师就可以对在比赛中表现出良好团队意识、积极为团队赢得荣誉的学生给予表扬,如授予"团结协作之星"奖章,或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他们的感人事迹。对于那些在平时训练中刻苦努力、永不言弃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在班级树立他们的榜样形象,让他们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感染更多同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老师要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评价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组织"每周之星"、"进步之星"、"美德之星"等评选活动,让学生通过努力和良好表现赢得荣誉,从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在积极的评价氛围中,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会不断高涨,良好的思想品德也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目标就能达成有机统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就会成为必然。

结束语

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寓教于乐、榜样引领、情境模拟、评价激励等策略,体育教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未来,学校还应进一步加强体育与德育的跨学科融合,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积极参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恒林.新课标下德育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4,(28):82-84.

[2]徐政权.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田径,2024,(07):10-13.

[3]王海霞.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探析[J].吉林教育,2024,(16):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