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粤黔教育”协助下大班DIY 创意扎染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胡师露 陈恩思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幼儿园 551799

摘要:近年来云贵川渝很多地区的幼儿园都在积极开展园本课程开发以及创意教学活动研究工作,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创造意识,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DIY创意扎染活动。在本文中将会从“粤黔教育”协作背景下探讨基于幼儿园教师视角的创意扎染活动策略。

关键词:“粤黔教育”协作;大班;DIY创意扎染活动;有效策略

粤黔教育协作具体是指广东与贵州的教育部门和组织团体开展一系列的对口支援和项目合作活动。具体到基础教育领域则是将两地文化与教育资源运用于幼儿园课程开发和活动策划中。广东的优质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课程资源、技术手段等等可以直接支持贵州教育薄弱地区幼儿园提升办学水平,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广东幼儿园活动资源,实现岭南文化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在教育场景中的交融。在此背景下很多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意实践探究活动,其中以扎染最富代表性。在本文中将分析创意扎染活动情况和相关策略。

一、粤黔教育协助下大班DIY 创意扎染活动研究现状

(一)联合开展创意扎染课程研究活动成果显著

在粤黔教育协助的大背景下广东的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向贵州的幼儿园捐助了相应的教学设备,建设特色活动室,如扎染小工坊、扎染实验室,双方联合开发粤黔文化融合的园本课程—创意扎染课。此外,还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交流等诸多形式实现了课程资源的高度共享,甚至共同打造线上资源库,共享两地扎染教学案例、工具包设计方案。两地教师围绕着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以及创意扎染活动设计等诸多课题来进行线上研讨等活动。

(二)数字技术和相应设备的运用效果显著

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创意扎染活动时寻找网络教学资源,对幼儿进行更多的科普和培训等活动,拓展幼儿的视野。如让幼儿认识扎染文化的魅力、感受DIY创意扎染活动的特点等等、带领幼儿观看扎染艺人的直播、带领幼儿观看相应的文化纪录片、运用AR/VR技术进行虚拟仿真活动等等。让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扎染相关的材料、蓝靛染料工艺、苗族蜡染技艺。还有的教师带领幼儿和广州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视频连线活动,共同完成扎染作品,分享创作心得。交流扎染经验,使得扎染活动的效率更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更强,还帮助幼儿在协作的过程中建立友谊。就其整体而言技术手段的运用效果显著。

二、“粤黔教育”协助下大班DIY 创意扎染活动策略

(一)创设扎染艺术空间环境,培养幼儿扎染活动兴趣

教师在开展DIY扎染活动之前,需要为幼儿营造创意扎染环境,培养幼儿活动兴趣。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工作。教师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和扎染活动相关的夹子、橡皮筋、幼儿专用一次性手套、反穿衣、符合幼儿身高的晾晒支架等物料,并且向幼儿进行介绍和使用培训,初步营造扎染环境。教师在活动中则根据幼儿的需求来提供纱布、方巾、白T恤、纸、有颜色的蔬菜水果等物品。

第二,进行扎染工艺展示和培训活动。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导入、问题教学、教师演示等诸多方式来向幼儿介绍和DIY扎染活动相关的工艺技巧。例如,依托多媒体展示扎染五步法,认真讲解相应的操作步骤,从粤黔教育协作的视角出发整合文化资源,让幼儿了解黔东南苗族扎染技艺(如蓝靛染料、蜡染纹样),通过图片、视频展示贵州扎染工艺的历史与特色;让幼儿观察岭南文化符号(如醒狮、木棉花纹样),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

第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两地非遗传承人线上授课,或通过“云端课堂”让幼儿欣赏到更多的扎染作品,召开扎染故事会,让幼儿表达对两地扎染文化的理解,感受苗寨花纹、广东彩虹桥、炫酷醒狮的魅力等等。

(一)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丰富大班DIY创意扎染活动内涵

教师要让幼儿真正地感悟DIY创意扎染活动的内涵,并且深度参与扎染活动,可以将幼儿划分成多个小组并进行合作与讨论活动。可以考虑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探究:

第一,让各组幼儿开展扎染魔术师以及色彩探险队等角色扮演活动,并且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扎染材料以及工具来进行施法和操作。

第二,结合问题教学法来设置驱动性问题,让各组幼儿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如何让白色的布料变成彩虹色的布料?扎染过程中施加的力度紧或松会导致图案有不同吗?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来解决问题,感受扎染魅力。

第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扎染成果的鉴赏和分享活动。如扎染包包、扎染T恤、扎染丝巾、扎染玫瑰、扎染袜子、扎染方巾、扎染吊饰等等。教师在此基础上打造扎染长廊,开辟幼儿扎染作品展览区。

第四,小组为单位开展市场交换和网络直播体验活动。教师鼓励各组学生收集自己所扎染好的作品并且进行装裱,设计成发卡、包包、服装,在班内进行市场交换。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和孩子一起开展网络直播活动进行直播式售卖,从而不断地丰富扎染活动的内涵。

(三)建立并优化活动评价与反思机制,开展家园社协同拓展活动

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如实记录幼儿在扎染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并协助幼儿解决问题,才能提高DIY扎染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从家园社协同的角度出发让幼儿家长、非遗传承人参与到幼儿活动评价与指导过程中来,构建基于幼儿扎染作品的“幼儿自述+同伴互评+教师点评+家长评价+扎染艺人点评”的活动评价与反思机制,让幼儿的能力和素养培养情况得到更加直观的反馈,通过“实践—观察—调整”有更多的收获。家长以及相关人士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建议和资源以强化扎染活动,解决扎染问题。如部分植物染料固色效果较差,有的家长便提议可以运用明矾来进行实验从而改进扎染工艺。在假期和课后等时间段教师也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开展相应的家庭文化主题扎染活动,运用粤黔特色植物进行拓印,联合社区举办粤黔扎染文化节,展示幼儿作品并设置体验区,推动传统文化传播,从而提高创意扎染活动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本文中分析了粤黔教育协助背景下的幼儿园手工创作活动的现状并制定DIY创意扎染活动策略,对幼儿园的育人工作以及幼儿成长都将会产生积极影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选择以扎染为载体,将文化传承、跨地域协作与幼儿发展有机融合,在进行后续的研究活动时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关活动差异化程度、资源整合效率。既让传统工艺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焕发新生,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创造能力、创新意识,让创意扎染为代表的趣味体验活动发挥文化功能、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景秀梅.大班“魅力扎染”特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儿童与健康,2023,No.319(08):13-15.

[2]邹巧萍,郑锦萍.运用问题墙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大班扎染活动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8):111-113.

注:本文系广州市天河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黔教育”协助下大班DIY创意扎染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X05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