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经纬学习地图晚点名课程化建设实践探究

作者

李雪 孙浪 雷牧坤 杨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本项目旨在探索晚点名课程化的内涵,基于安迪曼敏捷学习地图方法,构建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人工智能专业学生需求的学习发展地图。项目通过明确关键人群、萃取行业场景数据、解码数据生成学习地图、落地指引四个步骤,整合通用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可迁移技能,形成分阶段的晚点名课程体系。

关键词:晚点名课程化、学风建设、技能三分法

一、晚点名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育人工程。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主要在班会、活动、谈心谈话等教育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晚点名具有良好的连续性且覆盖面广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研究表明,传统的晚点名方式存在形式单一、过程机械化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教育价值的发挥。为了提升教育效果研究者提出了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概念,即通过制度创新和教育价值的发掘,将晚点名纳入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符合教育目标的晚点名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化建设不仅关注学生的到场率,更强调学生学习态度、素质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化改革是拓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有力举措。晚点名课程化改革呼应了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有力地拓展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课程化改革后,晚点名规范性和严肃性大大提高,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可以有更多的融合创新,将大大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深入性。

基于此本文引入企业学习地图的概念,学习地图又称学习路径图,是为了达成某一学习目的,带有明确路径的学习指引。通过安迪曼敏捷学习地图构建方法,构建适宜电子信息行业、互联网行业为关键人群的学生的晚点名课程化学习发展地图。

二、经纬学习地图晚点名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企业学习地图一般以职业发展路径为支架,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对企业学习资源的整合,主要分为四个步骤:①明确关键人群;②萃取行业场景数据;③解码数据生成学习地图;④落地指引。本研究基于西电行业特色高校的办学特色,结合辅导员岗位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使用安迪曼敏捷学习地图构建方法对于学生的能力进行刻画与构建。基于学习地图的视角推进晚点名课程化改革。基于经纬度两个维度,从辅导员九大职责入手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资源进行整合,从专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可迁移技能能力的培养,整合课程资源体系。

从计算机行业领域人才需求入手,以学生成长阶段为经度和以学生需求层次中为纬度,以各阶段通用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可迁移技能为依据,对晚点名课程总体规划设计整合。其中学生成长阶段分为适应期、探索定向期、攻坚克难期,冲刺飞跃期,学生需求层次分为基础、提升、积淀、发展需求。其中涉及自我管理技能普及板块:健康与安全、心理与情绪、长板与自我认知、阅读与思考、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等专题分享,核心非认知能力;可迁移技能素拓训练板块:表达沟通力、组织管理力、问题解决力、“人才引力”等多项测试活动;年级板块一年级大学适应性教育、二年级学习方法支持、三年级职业生涯规划、四年级就业支持等主题教育。

三、经纬学习地图晚点名课程体系

(一)思想引领层面:

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基础适应阶段,课程内容包括校史校情教育、科技强国理念的灌输以及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同时注重入党启蒙教育和AI领域榜样的学习。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课程转向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的讨论,以及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的主题团日活动。在专业深化阶段,课程聚焦于前沿科技与国家战略的关系,以及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职业转型期则强调科技报国理念,探讨AI技术在国防中的应用,并举办毕业生党员座谈会。

(二)学术卓越层面

学术卓越层面的课程则侧重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基础适应阶段,学生将学习Python编程、数据处理基础,并参与课程设计与开源项目探索,同时分享学长学姐的学习经验。随着能力的提升,课程内容扩展到算法与数据结构训练、机器学习算法实训,以及智能小车竞赛的参与。专业深化阶段,学生将接触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论文写作指导和跨学科研究创新。职业转型期则包括前沿技术研讨会、毕业设计AI项目孵化和创新创业大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三)心理韧性层面

加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应对挑战的韧性。在基础适应阶段,课程关注大学生活的适应、AI学习挑战、时间管理和规划,以及AI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力提升阶段,课程包括学业压力管理、科研心理调适和学术诚信与代码规范。专业深化阶段,课程内容涉及竞赛与团队合作、出国留学心理准备和情感管理。职业转型期则聚焦于毕业焦虑管理、职场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

(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层面

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层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基础适应阶段,课程包括团队协作与AI项目体验、组织策划能力提升和科技志愿者活动。能力提升阶段,学生将参与科研团队建设、CSDN挑战和团队管理技巧的学习。专业深化阶段,课程内容涵盖技术团队项目实战、校际交流与合作、创业团队指导。职业转型期则包括实习团队合作、校友团队分享和行业大咖交流,以增强学生的行业联系和职业发展能力。

(五)职业规划

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适应阶段,课程内容包括AI行业认知与职业路径、校友职业分享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能力提升阶段,学生将探索数据科学方向、参与实习与社会实践、进行AI行业调研。专业深化阶段,课程聚焦于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技术创业经验和行业趋势分析。职业转型期则包括求职面试模拟、行业招聘趋势和个性化职业辅导,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职场。

四、总结

晚点名课程化改革学生参与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不足的问题,随着学期的推进,部分学生在晚点名活动中的参与度逐渐下降,特别是在考试周和项目截止期前后。如何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学生的持续参与度仍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经纬学习地图晚点名课程化虽然涵盖多个方面,但在深度上仍显不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行业动态的深度剖析方面,。未来需要进一步引入更多行业专家和技术前沿内容,深化课程内容与专业融合,以增强学生的行业适应力。

参考论文:

[1].梁爽.高校周末晚点名教育课程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办公室业务,2022,(14):77-79.

[2].廖志锦.创新周末晚点名制度,优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0(3):2.

项目来源:学生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经纬学习地图晚点名课程化建设研究)成果、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GLZX2403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