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静思
哈尔滨市爱建学校 150010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因此,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解决方案,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理解和应用能力。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好奇心使得这一方法更具实施价值,为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本文旨在探讨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数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向式,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引言:问题导向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传统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公式的记忆,而问题导向式教学则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从真实或模拟的问题情境中提炼数学原理,从而深化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这一基础而关键的学科领域,引入问题导向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其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问题导向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教育的深度改革,问题导向式教学已经深入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上看,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良好的课堂导入对于整个教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导入部分占据着重要位置,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还比较的弱,那么教师需要设计更多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上产生兴趣,唤起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而问题导入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上,恰好能实现小学数学学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提升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从而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通过恰当的问题导向式在课堂上的引入,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激发兴趣,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忽视了生活和课本内容的结合。但是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借助于问题来建立生活和知识的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更好的帮助学生领悟生活和感知数学的价值。在小学数学的实践中,问题导向式教学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得到正确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问题导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数学问题设计得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确保设计的问题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学习时具有熟悉感和亲切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在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精心设计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应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趣味性,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或者是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独立思考等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技巧。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这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时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适时提出数学问题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掌握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程度的基础之上,把握数学问题的提出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灵活调整问题的提出时机,以便及时的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参与。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问题表现出一点困难时,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时机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而数学概念,巩固所学的知识与内容。教师在教学认识圆时:“怎样用桌椅围成一个圆呢?”学生通过移动桌椅尝试,发现圆形需要固定一个点(圆心)且各点到该点的距离相等。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几何概念。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数学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 感受最深, 理解得也最深刻。
3.组织小组互动,共同探究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互动,小组互动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关键教学策略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解题策略,借助彼此的思维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起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之前,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加深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从而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默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把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共同探讨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深刻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持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我们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让问题导向式教学成为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宋均.“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实践[J].小学生(中旬刊),2024,(11):70-72.
[2]张潆月.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4,(09):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