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源头抓起

作者

尹荃

怀化市生态环境局芷江分局,419100

摘要:在当今时代,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人类社会创造了海量财富,推动着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大步向前。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工业污染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未来。要想实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的稳健前行,工业污染控制势在必行,且必须紧密贯联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源头精准发力。

关键词:源头控制;工业污染;可持续发展

引言:工业作为经济支柱,在推动发展时带来诸多污染,废水、废气、废渣肆虐,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制约经济社会长远前行。故而,探寻工业污染控制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极为迫切。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探讨工业污染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加强工业污染的源头控制

芷江侗族自治县工业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了涵盖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多领域的产业局面。伴随而来的是,工业废水、废气以及废渣排放问题逐渐凸显。部分小型制造企业,出于成本考量,废水处理设施简陋甚至形同虚设,未经达标处理的废水直排入河里,致使县域内河流水质恶化。但如今,随着无线监测设备的应用,企业排污口均安装了高精度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废水排放数据,如流量、水质指标等。一旦数据异常,系统自动报警,监管部门即刻获取信息并要求企业整改。企业若未在规定时间内达标,将面临严厉处罚,甚至关停。这使得偷排偷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有力推动芷江工业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守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水生生物都遭受创伤;废气方面,化工、建材类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空气中肆意弥漫,酸雨隐患加剧,侵蚀着古建筑、土壤;工业废渣随意堆存,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其中所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还会缓慢渗滤至土壤与地下水,造成难以逆转的生态破坏;源头控制是“斩草除根”之举。传统末端治理成本太高、效果还比较差,污染物很难彻底清除掉,还容易二次污染。抓源头减少污染物的生成,降低处理成本;契合绿色发展潮流,助企业提竞争力、赢绿色声誉;也为生态系统减负,利于生物多样性恢复。

二、工业污染源头控制关键策略

产业进入需要严格把关并严守产业进入门槛。并制定契合芷江生态承载能力的产业指导目录,对需要引入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环境评估。针对高污染、高能耗且难治理的项目,无论经济效益多诱人,都要一律“拒之门外”;加强鼓励清洁能源、绿色食品加工等低污染、环保型产业落地生根。例如,审批新建食品加工厂时,要着重考察其生产工艺是否具备节水、减少有机废弃物排放的特性,要求配备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从项目起始就植入绿色基因。

工业生产工艺绿色升级。推动现有的工业企业,生产工艺革新是核心任务。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把脉问诊”,为企业提供技改方案。传统电镀企业耗能大、废水重金属超标严重,可引导其引入无氰电镀、三价铬钝化等清洁工艺,降低污染排放 90%以上;化工企业采用新型催化技术、密闭式生产流程,能有效减少废气逸散,物料循环利用率大幅提升,既削减污染,又降低原料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环保监管前置嵌入。监管不能滞后,要前置到生产全过程。相关部门应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搭建智慧环保监管平台,为重点工业企业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对废水流量、水质指标,废气排放浓度、流量数据实时上传,一旦超标立即预警并远程锁定相关设备;日常巡查强化“飞行检查”模式,不定期不预告直抵企业车间,检查原料存储、生产环节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让违规排污企业无机可乘。

三、工业污染控制配套支撑体系构建

芷江依据自身县级区域的实际情况,围绕现有产业构建工业污染控制配套支撑体系。出台契合本地产业的优惠政策,对食品加工、民用爆破、再生纸、砖瓦窑、塑料制品(外采母料)等企业积极进行环保升级、污染减排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设立“绿色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购置环保设备、研发绿色工艺可依规申请资金扶持;金融机构与之联动,为环保表现卓越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环保投入资金压力,激发企业内生环保动力; 联合科研院校与本地企业共建环保技术研发中心。

围绕芷江污染特性,针对性攻克难题,研发适配本地产业的小型化、低成本污水处理药剂与设备,如为食品加工企业研发高效污水处理药剂,为再生纸企业研发低成本废水处理设备;开展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将砖瓦窑废弃矿渣加工成建筑材料辅料,针对塑料制品企业(外采母料)现状,研究提升本地废塑料回收处理技术,提高废塑料利用率,减少对外采购依赖,创造新经济增长点。人才是战略落地关键。当地政府定期组织企业环保专员参加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含最新环保法规、污染治理实操技能,如食品加工企业环保专员学习食品行业环保法规与污水处理实操,砖瓦窑企业专员学习废气治理技能等。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环保人才,根据本地产业需求,引进食品加工环保技术人才、民用爆破安全环保人才、再生纸污染治理人才、砖瓦窑节能减排人才等,为其提供优厚待遇、职业晋升通道,打造一支能推动本地工业环保发展的人才梯队,为污染控制提供智力保障。

总结与思考:产业污染控制任重道远,从源头抓起是不二法门。借技术、生产、政策、多方合作之力,定能驯服工业污染“猛兽”,铺就可持续发展康庄大道。从源头把控工业污染,从短期看,芷江工业企业生产成本虽有小幅度上扬,但换来的是环境质量改善,居民投诉减少,企业社会形象提升;中期而言,清洁生产工艺普及促使资源利用效率飙升,能耗、物耗降低,企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集群向绿色、高端迈进,吸引更多优质投资;长期展望,芷江将构建起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的良性循环模式,青山绿水间工厂有序运转,农产品因优质生态声名远扬,文旅产业乘势而上,实现工业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美好愿景。在工业污染控制与可持续发展征程上,唯有秉持久久为功的定力,精准施策、协同各方,方能筑牢芷江生态根基,让工业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引擎,而非生态破坏“肇事者”,向着绿色未来笃定前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存。

参考文献

[1]陈玺撼.实现城市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可贡献哪些解题思路[N].解放日报,2024-11-06(007).

[2]杨文兴.关于工业污染场地及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J].低碳世界,2021,11(10):22-23.

[3]海南征求水泥工业污染控制标准意见[J].建材技术与应用,2020,(04):15.

[4]余红辉.动态博弈情境下我国工业污染控制策略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7,13(Z2):61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