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是素材
顾香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215600
【摘要】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是与身俱来的,我们和孩子一起发现大自然中的素材,通过和孩子一起亲近自然,一起种植、一起饲养,让“亲自然”活动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自然;生活;课程:素材;探索
在《指南》的引领下,孩子们的生活场景就是源源不断、信手拈来的鲜活教材。操场爬过的小蜗牛、天空飞过的小鸟、花丛上忙碌的蜜蜂、小池塘里慢悠悠的小乌龟、沙池里细细的沙子、雨后积水的小水洼……虽然幼儿园没有统一课程,但是园本课程、班本课程孕育而生。幼儿生活中“亲自然”的素材也随处可见,“亲自然”活动也成了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幼儿拥有一颗纯真无邪的童心,所以他们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这是幼儿的可贵之处。所以与成人教育相比,幼儿教育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因为它对幼儿的成长有不一样的意义。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怎样才能打开他们的思维之窗?让生活成为“亲自然”的载体,融入幼儿成长?我们根据幼儿纯真、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充满活力的想象和创造力这些特点,我们和幼儿一起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素材,生成开展“亲自然”活动。
一、“亲自然”来源之班本课程
春季师万物生长的季节,每个班的班本课程也积极展开,种植的作物各不相同:土豆、萝卜、草莓、红薯……
当土豆从种下去的那一刻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期盼丰收,看着芽芽一定的长大,看着土豆越长越高,看着土豆开花,看着土豆果实累累。收获的土豆做成土豆饼,一起品尝美味、庆祝丰收的喜悦。在孩子们眼里,他们品尝的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品。品尝自己亲手劳作的成果与从菜场买回来烹饪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滋味更加的亲切难忘。通过播种和收获,孩子们渐渐地明白,神奇的土地是懂得感恩的,只要你不怕吃苦,管理得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定会有可喜的收获。收获的时候,孩子们还带上两个土豆回家,准备来年的时候再次播种,相信来年当孩子们带来种植的土豆摆在教室,那一排排迎着朝阳的土豆会象一首首清新悦目的诗,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感受自然的力量。
二、“亲自然”来源之种植园地
在我们幼儿园的后围墙边,有一片生机勃勃的种植园地,分别栽种了生菜、黄瓜、番茄、玉米、青椒、大蒜、油菜、萝卜、茄子、蚕豆、草头、小麦等等。满目绿玉盎然、果实累累。风景的色调自然是以绿色为主的,但如果仅有绿色则未免显得单调了。环绕种植园地走一圈看看,紫色的蚕豆花、黄色的油菜花、紫色的茄子、红色的大小番茄、金黄色穗子的玉米、金色的麦穗……五颜六色的装扮着种植园地,展示这大自然的丰收。
种植园地的翻耕是由小朋友们用稚嫩的小手一锹一锹挖出来的。作物的播种、出苗后的治虫、施肥、浇水、管理,直至收获,也都是孩子们付出艰苦的劳动。在幼儿园,这些爸爸妈妈和老师眼中的乖宝宝,以游戏的方式客串起新农人的角色。三四月份,种植园地的蚕豆成熟了,孩子们挎着篮子,下地采收,回到教室再一粒一粒剥去皮,午餐多了一道蒜苗蚕豆。
等到金黄色的麦穗弯下腰,小朋友们一起来到田野间收割,用剪刀剪下一根根麦穗,觉得累了就站起来动一动,觉得热了就擦一擦脸上的汗。麦粒在小朋友的尝试中被迫蹦出来,找来小磨子把麦粒磨成粉,带回教室,加个鸡蛋加点葱花,香喷喷的原味葱饼就从锅中出炉了。
三、“亲自然”来源之角角落落
我们幼儿园有一条环绕幼儿园的蜿蜒小路,围绕着整个幼儿园,路两边是绿地,见缝插绿插花插树,开辟了种植园地,人工沙池,草坪,鸡舍和兔子窝,栽植了石榴树、枇杷树、金桔树、杨梅树、梨树、樱花、紫荆花、山茶花、垂丝海棠、松树、绣球,以及乌龟懒散晒着太阳的小池塘。沿途处处是风景、处处有惊喜。幼儿园与隔壁民丰苑之间的铁栅栏上,绿意盎然的常绿树和竹子肆意生长,也长长会有路过的路人在缝隙中窥探一二。在进门的西边有一块平地,草地上一株株绣球在风中摇曳,平地上是小三班孩子的自然角,绿植、农作物、发芽实验。幼儿园走一圈,好比走进微型植物园和袖珍动物园,小蜜蜂小虫子时不时地在它们之间穿行翻飞,走进这一片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亲自然”活动正围绕着孩子正是由此生发、展开。
四、“亲自然”来源之饲养小屋
在幼儿园围墙边围出一块天地,放着饲养小窝,里面住着两只兔子,一白一灰,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地方,孩子们都是会带着胡萝卜、白菜等食物去喂养两只兔子。每每有动静,兔子总会蹦蹦跳跳来到围栏一边等着投喂,从不惧人。怕投喂过多,幼儿园安排了饲养表格,每个班轮流喂养兔子、清理兔窝。于是,每周都会看到不同的孩子拎着兔子的食物和老师一起来到兔笼边,喂兔子、和兔子聊天、清理兔笼,经过的孩子会说:“今天你们喂小兔子了呀?”喂养的孩子会自豪的说:“对呀,今天的青菜小兔子最喜欢吃,吃的可快了。”有时经过,看到兔子窝在笼子里不动,孩子会说:“小灰灰怎么啦,生病了吗?”看到兔子活蹦乱跳才放心,这时的孩子不仅会心生怜悯,也对生命有敬畏之心。
五、“亲自然”来源之自然角
每个班门口都一块自然角,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有植物、有发芽实验、有小鱼、小乌龟、小蝌蚪,还有太阳能和电能的水车瀑布。
自然角的劳动者是孩子,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帮助下,种下当季的蔬菜,搭架子、绑撑杆,让植物顺势攀援,愉快生长。在每个植物的支架上系挂了孩子们绘制的表征图牌,并注明它们移栽的日期,配上孩子们清晰稚气充满感情的解说,告诉你植物的营养价值、烹饪方法。路过一个个自然角,不仅赏心悦目,更师收获颇丰。自然角有植物,有动物,动植物彼此为邻,友情心照不宣。虽然它们不能串门,但是它们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说不定正聊的热络,而孩子们每天回来照顾、聊天,在孩子们的细心照顾下,原本慧根发达的瓜果蔬菜们长得更快了,味道也更加的香甜,孩子们也就更加的快乐。
我们在探索“亲自然”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忽略一些东西,五大领域的内容会出现偏颇,但是我们也会尽力和孩子一起多领域的进行尝试、探索,促进孩子的各方面发展,实现“自然”的教育价值。当孩子在“亲自然”活动中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疑问、发现新的探究方向,我们不仅给予积极的支持,更是引导孩子积极探索、寻找答案。
总之,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是与身俱来的。我们遵循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生活即教育。发现大自然中的素材,和孩子一起亲近自然,一起种植、一起饲养,不仅培养了孩子动手、探索的能力,还会培养他们爱自然的情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