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英语读写课中渗透泉州传统文化与美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作者

骆金姬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美仁中学 362101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英语读写课中渗透泉州传统文化与美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及成效。通过分析泉州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美育价值,阐述在英语读写课中进行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展示了如何选取合适的泉州传统文化素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文化素养及审美情趣,为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与美育教育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读写课;泉州传统文化;美育融合;教学实践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初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学科,承载着文化交流。更应重视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生美育素养的培养。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璀璨的传统文化,将其与初中英语读写课相结合,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又能通过美育元素的融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与创造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泉州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美育价值

(一)泉州传统文化的内涵

泉州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传统文化涵盖了宗教文化(如开元寺所代表的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包括闽南民俗、传统节日等)、建筑文化(如泉州古民居、东西塔等)、手工艺文化(如德化陶瓷、惠安石雕等)等诸多方面。这些文化元素各具特色,生动展现了泉州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信仰追求和艺术创造力。

(二)泉州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

1. 审美感知培养

泉州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手工艺等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形状、质地等美学特征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美的存在,提升他们对美的敏锐度。

2. 审美想象激发

民俗文化中的传说故事、传统节日的仪式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3. 审美情感体验

通过了解泉州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如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技艺传承的坚守等,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体验,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在初中英语读写课中渗透泉州传统文化与美育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将熟悉的泉州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如泉州的南音、梨园戏、泉州茶文化等能让学生在新奇感与亲切感交织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使英语学习贴近生活,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了解并能够用英语介绍本土文化,有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情境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实现双向的文化传播,进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英语教学这一窗口,让学生深入了解泉州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他们意识到本土文化的珍贵,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4.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泉州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如精美的建筑、绚丽的民间艺术等,将其与英语教学融合,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提升审美素养。

(二)可行性

1. 教材资源整合

初中英语教材中存在不少与文化、艺术等相关的话题,如节日、艺术形式等。可以通过整合教材资源,将泉州传统文化与之相契合的内容进行对接,实现有机融合。

2. 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教师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数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和美育素养,能够胜任在英语读写课中开展这种融合教学的任务。

3. 学生兴趣基础

学生对家乡文化往往有着天然的兴趣,将泉州传统文化引入英语读写课,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基础,使教学活动更易开展。

四、在初中英语读写课中渗透泉州传统文化与美育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选取合适的泉州传统文化素材

1. 基于教材话题选取

根据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话题,教师可以选取与泉州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例如,在八年级Unit3 Topic 2教学中,引入“Nanyin、Liyuanxi、Marionette”;在八下Unit8 Topiic 2教学中,可引入“The costumes of Hui’an women”;在九上Unit3 Topic2教学中引入“Min Nan dialect或Hokkien”等,介绍其为泉州特有的古老音乐形式,民俗风情,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依据学生兴趣选取

了解学生对泉州传统文化的兴趣点,若学生对泉州的手工艺文化感兴趣,就可以选取德化陶瓷或惠安石雕等素材。以德化陶瓷为例,介绍陶瓷的英文名称、制作工艺、历史发展以及其美学价值,并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陶瓷的美,从而在英语读写课中融入美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二)通过校本作业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1. 阅读拓展活动

文化专题阅读:选取与泉州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文章或段落进行专题阅读,如关于泉州开元寺的介绍。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描述开元寺建筑特色、宗教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词汇和句子,同时让学生体会建筑所呈现出的庄严美、对称美等美育价值。

阅读竞赛: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竞赛,选取的阅读材料为包含泉州传统文化元素的英语短文。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文化、语言知识的理解能力。

2. 写作训练活动

文化描述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泉州传统文化素材,如泉州中秋博饼的习俗,写一篇英语短文描述该习俗。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句子结构来准确表达博饼的流程、参与者的心情以及该习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文中描述博饼活动中感受到的欢乐美、团圆美等美育价值。

五、实践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初二年级的英语读写课中,选取了泉州元宵佳节作为融入泉州传统文化与美育融合的素材。该班级学生对节日习俗比较感兴趣,且英语基础处于中等水平。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一段元宵佳节泉州街头赏花灯、猜灯谜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泉州元宵佳节。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和花灯、灯谜的美。

2. 阅读环节

分发一篇关于泉州元宵佳节的英语短文,短文内容包括元宵的英文名称、节日起源、传统习俗等。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描述花灯颜色、形状、设计等方面的词汇和句子,以及猜灯谜时的思维乐趣等美育价值。

组织小组讨论,讨论短文内容以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节日氛围和美。

3. 写作环节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英语短文描述泉州元宵佳节的一个习俗,比如猜灯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句子结构来准确表达猜灯谜的流程、参与者的心情以及该习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要体现出在猜灯谜过程中感受到的思维美、乐趣美等美育价值。

(三)实践成果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不仅提高英语读写能力。还准确掌握了与元宵佳节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子结构,且能够准确描述泉州元宵佳节的习俗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审美感知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六、结论

在初中英语读写课中渗透泉州传统文化与美育融合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实践。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实践案例也证明了这种融合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继续深入探索这种融合方式,以培养出既具备良好英语素养又热爱家乡文化、具有审美能力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