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汉语语法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融合探索

作者

周付萍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高职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4

摘要:课程思政的融入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也是目前高校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汉语语法作为汉语言文学及小学教育等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不仅承载着语言规律的传授,更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汉语语法教学中有效融合思政元素,从语素、词汇、短语结构至句子构成等多个维度出发,挖掘其中的思政内涵,并设计了一系列教学互动,旨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想价值的双重提升。

关键词:汉语语法;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一、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出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纲要》明确了专业教育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重点: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汉语语法作为汉语言文学及小学教育等领域的核心教学内容,不仅承载着语言规律的传授,更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汉语语法教学中有效融合思政元素,从语素、词汇、短语结构至句子构成等多个维度出发,挖掘其中的思政内涵,并设计了一系列教学互动,旨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想价值的双重提升。

二、汉语语法教学中课程与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汉语语法不仅是语言规则的集合,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从语素的选择到句子的组织,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思想内涵。这些文化价值与思想内涵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汉语语法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汉语语法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融合策略

(一)多维度挖掘思政内涵

语素层面:解析汉字字形字义,揭示文化寓意

杨月蓉、黄伯荣、廖序东等人将语素定义为:“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理解语素离不开“最小、有音、有义”三个条件,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理解语素这个语法层级,也是后面语法学习的基础,在这个层级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我们可以通过解析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寓意与历史传承。例如,在讲解语素个数判断时,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词语的内涵,并结合语素的定义进行判断,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语素个数的判断方法,还能引导其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词类层面:结合语法特征,融入思政话题

在词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实词和虚词的语法特征介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的语法特点。在讲解这些词类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词汇和思政话题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在讲解名词时,我们可以选择“中国”、“长城”等具有代表性的名词,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名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结合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等话题进行思政教育。在讲解动词时,我们可以选择“奋斗”“创新”等具有积极意义和正面影响的动词,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动词所代表的积极态度和行动方式,并结合社会责任、个人成长等话题进行思政教育。在讲解形容词时,我们可以选择“美丽”“伟大”等具有正面评价和积极意义的形容词,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并结合审美教育、文化自信等话题进行思政教育。

短语层面:分析短语结构,培养团队精神

短语学习是语法学习的重点之一。在讲解短语时,我们可以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并列短语、偏正短语等进行分析。例如,对于“勤奋与智慧”“团结与协作”等并列短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短语所代表的正面品质和团队精神。通过分析这些短语的结构和意义,我们可以进一步阐述个人努力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对于“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等偏正短语,我们可以强调个人品质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人格魅力。

句子构成层面:解析句子结构,培养责任感

句子教学部分主要包括单句和复句的教学。在讲解句子时,我们可以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句子进行细致讲解。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典型句子如:“屋顶上飘着五星红旗。”挖掘思政元素,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解“把字句”语法点:“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通过讲解例子“他愿意把青春献给家乡的建设。”、“我们把困难敢踩在脚下。”这样一些句子,先分析句法结构,然后顺着句子的意义,引出奋斗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就业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二)创新教学互动,实现价值引领

1.小组讨论:思想碰撞深化理解认同

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发表见解和看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彼此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深化对思政元素的理解与认同。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话题,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增强文化自信。

2.项目式学习:创作思政主题诗歌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的学习方式。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深入探究某个主题或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在汉语语法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来创作思政主题诗歌。例如,“时代之声·青春之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具体见下图。

如图所示: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青春与时代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诗歌中表达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时代精神和青春价值的内涵,并将思政元素如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等融入诗歌创作中。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诗歌形式和风格;在展示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朗诵自己的诗歌作品来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还能培养其家国情怀与责任感。

四、结论

汉语语法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融合是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有效路径之一。通过多维度挖掘思政内涵和创新教学互动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其文化自信、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思政实践的持续推进,我们也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投身于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共同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1]曾真.“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汉字文化,2024,(12):38-40.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4.12.067.

[2]杨月蓉 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24.

参考文献:

[1]潘婷玉.“课程思政”现代汉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3):99-100+112.

[2]杨月蓉 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24.

[3]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