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安多牧区马文化研究综述

作者

卡毛吉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西宁 810007

一、藏族马文化相关的研究文献

(一)、国内研究现状

1. 藏文文献

南拉才让的硕士论文《吐蕃马文化研究》中作者描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对马的命名原则,还有分析解释了敦煌文献中关于马的几篇相马术著作。多杰拉旦的硕士论文《浅析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的马文化》作者以考古学和人类学学科理论为基础,马的渊源历史,格萨尔王传里描述的马文化及现实生活中的马文化现象进行比较,揭示藏族马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南卡加的文章《论马的命名方式》中作者主要探究青海海北刚察地区关于马的命名方式,介绍了以毛色、性别、功能等方面的称谓。扎西多杰的文章《格萨尔王传中关于马的宗教文化探析》中谈到了殉马葬俗的仪式以及关于马的神话性故事,主要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娘吾才让的文章《浅谈格萨尔王传中的马文化》中作者研究了格萨尔王传中出现的马的特征和称谓的象征意义。杨毛吉与尕藏加《敦煌写卷中的家马与野马的分化历史》,是唯一一个关于涉藏地区马文化的专著。拉卡·南拉才让的文章《文献学视阈下的敦煌藏文文献 P.T.1066 研究》中通过吐蕃时期的几部相马术著作,与后弘期相关马文献的对比,表明这该文献是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的产物。尼尤才让《藏族与马的关系中引申的文化现象》作者表明关于文献中藏族先民与马关系的文化内容对现在人们实际生活中对马的态度有着深刻的影响。《茶马古道文化》主要内容为对一位历史专家的访谈记录,详细描述了当时茶马古道中马的地位及重要性。更藏加《浅析风马文化的渊源与象征意义》从中探讨了风马图案中的马的文化象征意义。杨毛吉《敦煌文献中马和野马的分化神话故事的探析》作者通过考古学和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分析了马和野马的分化故事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2. 汉文文献

玖玛措的文章《安多地区马文化的渊源及其功能研究》中介绍安多地区马文化的历史来源,从野马到家马的转型演变过程,以及安多地区马文化的内容及其功能,从生产生活、军事战争、宗教信仰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夏敏《独具魅力的藏族马文化》中讲述了马作为藏族忠实的伴侣,具有物质财富的象征意义,也是藏族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阐释马头明王的崇拜及藏族生活中与马相关的几些活动。索南求着的硕士论文《论玉树马术文化及其特点》以藏族马文化为线索,介绍了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玉树马文化,内容包括马的驯养与骑手的训练,赛马比赛的种类及特点等多个方面。任小波的文章《敦煌吐蕃文书中的 " 人马盟誓 " 情节新探》中作者表示敦煌藏文 IOLTibJ731 号写卷中的 " 人马盟誓 " 情节 , 是《家马与野马分化的历史》整个故事内容的枢纽 , 不仅折射了吐蕃盟誓传统的初始形态 , 而且反映了苯教丧葬仪轨中有关生死的观念。陈波的文章《藏族赛马的发展与传承》中表示,藏族的马文化陷入了发展困境,生态环境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马用途减退,作者建议涉藏地区应该推动马文化产业化发展。青措《藏族马文化初探》中作者介绍了马在藏族社会中的用途,从历史、宗教、生产、生活四个方面分析了马的社会功能。徐明《玉树赛马节的社会学思考》作者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玉树赛马节的内容,分析了赛马活动的很多社会意义。夏敏所著的《马文化与藏族民间生活》中,作者更多的用宗教的理念以及借用传说来表达出马与藏族民间生活中的关系,但是对于马以及对马的分类和命名方式等问题,并没有做出更多的解释和说明。苏日娜《内蒙古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作者提到马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朱亚成《藏族赛马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详细描述了传统与现代赛马活动,并提出了关于赛马的文化价值。杨彬、李万虎《藏族马文化与传统马术运动随谈》主要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得出,藏族史前祭祀活动、战争时期、藏传佛教、生活方式和《格萨尔王》中的马文化对藏族传统马术运动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芒来《蒙古族马文化与马产业发展之我见》中作者阐述了马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三个贡献,建设民族文化、促进自治区经济发展、保护研发蒙古独具特色的马遗传资源。旦知吉《安多藏语中的牲畜称谓及其文化含义研究》,作者通过语言学和文化学的结合,深入探究藏语言中的牲畜称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揭示了藏族牧民的生机方式、社会活动及价值观念等。

(二)、国外研究现状

海老原志穗 . アムド·チベット語におけるャクの呼び分け一青海省ツエコ県の事例を中心に,Kebede Alemu Alene.A short historyof Awi Agew horse culture, Sweets Qu; Wenfeng Xue.The Application ofMongolian Horse Culture in City Square Landscape,김미경 ;Kim mikyung.中韩马传说与马文化比较研究,上述外文文献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二、安多牧区马文化研究趋势

以上相关文献可知,学术界对藏族马文化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文献搜集资料的分析上,比如马的历史渊源、马的社会功能、马在过去人们生活中的价值等方面,较少关注现实生活中马文化所面临的问题,现代化进程中马文化的变迁相关的学术成果屈指可数。因此,藏族马文化相关的研究领域存在以下研究趋势。马文化研究内容的局限性;马文化研究视角的片面性;跨学科研究的不足;实证研究的缺乏等方面。安多藏族马文化研究在学界中仍存在一些薄弱之处,需要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深化。传统文化观念中 , 涉藏地区分为三大区域,即卫藏、康区,安多。根据《安多政教史》里记载,“卫藏(西藏)之佛教昌盛地,多朵(康区)之人强悍,多麦(安多)之盛产良马。”[ ]因天然的草原辽阔、草质丰美而以盛产马匹的安多地区,拥有着生产良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进而有着悠久的马文化发展历史。分布在多麦区域的青海湖周边地区,是历史长河中盛产良马的主要区域,人们主要以畜牧业作为生计方式,因此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马紧密相连,并拥有丰富及深渊的马文化内容。通过加强跨学科研究、注重实证研究以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揭示安多藏族马的独特魅力,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结论

藏族马文化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清晰勾勒出马在高原藏族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双重维度的核心价值。然而,安多牧区马文化的研究在地域覆盖的均衡性、理论深度、多学科交叉以及应对现代性冲击的有效路径探索等方面仍有深化空间。未来研究需更关注微观社区实践、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表达、文化基因的活态传承机制,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守护与创新这份体现着高原民族生态智慧与精神世界的独特文化遗产,促进其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安多马文化,是理解藏族文明特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哲学的一扇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