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王明俊
南昌市南钢学校 江西南昌 33001
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在这一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了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掌握物理知识、发散思维、发展综合素质。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要性,构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课堂,有效提升物理教学质量与效率。下面结合已有经验,对该主题的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一、科学分小组,为小组合作教学做准备
分组是高中物理小组合作教学的第一步。然而,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教学的价值,教师必须科学划分小组。学情分析是科学分组的基础。高中物理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状态,按照组内不同、组间相同的原则,合理划分小组,才可以有序、高效地推进小组合作教学[1]。
以“摩擦力”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可以运用智能化教学系统,布置预习检测习题,让学生在线上作答。在学生作答完毕之后,系统会自动评阅,生成预习检测分析报告。然后,教师可以依据预习检测分析报告,了解学生对摩擦力这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定位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并据此将学生划分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一般、学习能力强这三个层次。最后,教师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均衡的分配到各个小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到两名能力强的学生、一到两名能力一般的学生以及一到两名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小组划分完毕后,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教学目标,制定小组合作教学方案,推动小组合作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设置问题链或任务,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链、任务设计是高中物理小组合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问题链的有效设计,不仅可以引导小组深入分析,促使学生充分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任务的科学合理设置,可以引导学生有序、高效探究知识,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物理学情,合理设计问题与探究任务,切实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2]。
以“向心力”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圆周运动的案例,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运动。在多媒体播放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以上物体做的是什么运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假设学生回答做圆周运动,它们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向一直在变化,那么是什么力使得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享自己的建议。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在学生初步了解向心力以后,教师继续提问:向心力与之前我们所学的摩擦力、弹力、重力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联系呢?引导小组进一步思考,并总结向心力的表达式。在学生充分理解向心力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应用类的问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向心力知识?这些应用中向心力是由哪些力提供的?最后,教师可以布置分组探究任务,让学生探究向心力与圆周半径、运动速度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合理划分任务,展开有序的探究。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成果展示形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学习成果展示是高中物理小组合作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成果展示活动的有效组织和落实,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有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励他们持续投入物理学习,而且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展示学习成果,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展示与交流中提升学习能力[3]。
以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为例,有的小组制作了实物模型,有的小组拍摄了探究该定律的实验视频,有的学生编排了以 “解开机械能守恒的奥秘” 为主题的情景剧。在学生自主探究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不同小组以模型展示、情景剧演绎、实验视频播放的方式,多元化的展示学习成果。在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组运用标准的物理用语,介绍探究思想,分享探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并组织其他小组提出自己的质疑与修改建议。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展示与评价中,及时进行指导与评价。通过多元化的成果展示,学生不仅可以倾听他人的意见,认识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认知,而且可以在多元化互动中内化知识、锻炼表达能力、树立学习信心、提高综合学习能力[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组织和落实,对于学生学习主动能动性的调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方式的运用,严格遵循同质性、异质性的原则,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并设置适宜的问题与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有效提升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从而推动物理学科教学的革新。
参考文献:
[1] 董明强 .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20):74.
[2] 潘修. 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智力,2024 (21):179.
[3] 郑大中 . 浅析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策略[J]. 高考,2024(15):114.
[4] 陈喜松 . 关于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 究[J]. 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6):55.
(接第230 页)
[2] 王丰 , 林国华 , 杨小裕 . 康养文化旅游助推福建休闲农业发展 [J]. 农业工程技术 ,2023,43(13):2-4.
[3] 陈象豪 . 沉浸体验式康养旅游景区环境设计探究 [J]. 旅 游纵览 ,2022(24):105-107.
[4] 刘业飞 .“十四五”我省推动文化旅游会展康养四大产业融合发展 [N]. 山西经济日报 ,2022-01-01(003).
[5] 陈剑宇 , 徐子惠 , 于海龙 . 茶文化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探讨 : 以上饶市为例 [J]. 广东茶业 ,2021(5):33-38.
作者简介:戚春燕,(1985--)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旅游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人文旅游景区的康养旅游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024SJYB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