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为舟,素养作帆

作者

杨倩

玉溪市元江县曼来中学

本文探讨了新课标下初中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建构。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法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文章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以期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与实践能力。

一、情境导入与现实生活关联

情境导入与现实生活关联策略是一种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法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通过情境导入,学生可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则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我与社会》课程中,关于“身份与角色”的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不同身份和角色,以及这些身份和角色所赋予的权利和责任,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与现实生活关联的策略。教师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假设你参加了一个家庭聚会,在聚会上你遇到了很多亲戚,有表叔、表婶、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等。面对这些不同的人,你该如何介绍自己?”这一情境迅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开始思考并尝试给出答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一情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意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拥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例如,在家庭关系中,我们是子女;在学校关系中,我们是学生;在社会关系中,我们是公民。每个身份和角色都赋予了我们特定的权利和责任。例如,作为子女,我们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作为学生,我们有努力学习的责任;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通过这一策略的运用,学生不仅理解了个人在社会中的不同身份和角色,还深刻认识到了这些身份和角色所赋予的权利和责任。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为成为遵纪守法、具备法治思维的新时代公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案例分析与生活实践结合

案例分析与生活实践结合策略是一种通过分析真实法治案例,结合生活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能够使学生在了解法律法规的同时,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2】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场景;而通过生活实践,学生则可以在实践中体验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

在《维护秩序》课程中,关于“公共场所秩序维护”的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与生活实践结合的策略。教师选取一个涉及公共场所秩序维护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在某地铁站内,一名乘客因赶时间而擅自翻越闸机进站,导致其他乘客无法正常进出站。最终,该乘客被地铁工作人员制止并受到相应处罚。”通过分析这一案例,学生了解到擅自翻越闸机进站是违法行为,不仅扰乱了公共场所秩序,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其中的责任和义务。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例如:“在校园内开展‘文明乘车’宣传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序上下车;在社区内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维护社区环境整洁。”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在实践中体验了法治精神,还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他们开始关注身边的小事,从自身做起,为维护公共场所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一策略的运用,学生不仅深刻认识到了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其中的责任和义务,还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他们开始关注身边的小事,从自身做起,为成为遵纪守法、具备法治思维的新时代公民不断努力。同时,这些实践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将法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法治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服务社会》课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次“法治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此为例来阐述这一策略的应用。活动筹备阶段,教师首先向学生阐述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志愿服务,将法治知识传递给社区居民,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随后,教师与社区负责人沟通,确定活动的主题、形式和时间安排。学生则根据兴趣和能力分组,每组负责一个法治宣传主题,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安全教育等。在准备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资料、设计宣传材料,并准备讲解内容。活动当天,学生们身着志愿者服装,走进社区,向居民发放宣传手册,讲解法治知识,设置咨询台解答居民的法律疑问。他们的身影穿梭在社区的每个角落,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还深刻体会到了服务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学会了如何与社区居民沟通,如何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四、 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相辅相成策略

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策略则侧重于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法治情境,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案例中成长。

在《预防犯罪》课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次“网络安全与犯罪预防”的情境教学,以此为例来展示这一策略的魅力。教学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一系列网络安全事件和犯罪案例,如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这些案例贴近生活,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在网上购物时,收到了一条声称你中奖的信息,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以领取奖金,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氛围热烈。接着,教师创设了一个模拟情境:“小明在网上购物时,收到了这样的中奖信息,他应该如何应对?”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有的扮演小明,有的扮演骗子,有的扮演警察。在模拟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识别网络诈骗,还学会了如何在遇到诈骗时保持冷静,及时报警。模拟结束后,教师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了网络诈骗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法律知识。

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个人信息,防范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这次情境教学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网络安全与犯罪预防的重要性,还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为舟,素养作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法治课堂中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通过将法治知识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法治素养。【3】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这一教学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确保法治教育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