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驱动下智能制造分厂精益管理模式重构与绩效评价维度拓展研究
杜宁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266111
引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制造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厂在生产组织、资源调度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竞争力。精益管理以消除浪费、提升效率为核心理念,在传统制造环境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但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其局限性日益显现。首先,传统精益管理过于依赖线性流程与人工决策,难以应对数字化环境下实时性与柔性化的需求。其次,绩效评价指标过于单一,未能全面反映数字化转型后分厂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重构智能制造分厂的精益管理模式,并拓展绩效评价维度,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点。本文将结合精益管理理论、智能制造体系以及数字化转型趋势,系统探讨分厂管理模式的优化路径,提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创新框架,为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背景下精益管理的再认识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一种技术升级,更是一种生产方式与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智能制造的核心特征在于通过信息物理系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适应与最优化。精益管理作为一种经典的管理模式,其核心价值在于最大化资源利用率与价值创造。然而在智能制造环境中,传统精益管理的边界被重新定义。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使得精益管理不再局限于事后总结,而是转向预测性与前瞻性控制。同时,物联网技术打破了设备、人员与管理层之间的壁垒,实现了精益理念的全流程嵌入,从而推动管理模式的智能化升级。
二、智能制造分厂精益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与重构必要性
尽管精益管理理念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但其在智能制造分厂中的局限性不可忽视。首先,信息孤岛问题严重,传统精益管理依赖人工经验与线性流程,难以应对复杂数据环境。其次,过度强调成本与效率,忽视了柔性生产、客户响应速度以及环境可持续性等新要求。再次,绩效评价体系偏重经济性指标,对智能化水平、创新能力与员工成长关注不足。这些问题导致精益管理在智能制造环境下出现“效率提升有限、灵活性不足、创新动力不强”的困境。因此,在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下,有必要对精益管理模式进行系统重构。重构的核心在于实现数字化技术与精益理念的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智能响应、价值共创”的新型管理模式,以适应分厂在全球竞争与快速迭代中的发展需求。
三、数字化赋能下精益管理模式的重构路径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精益管理模式的重构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数据驱动的精益管理。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为精益改进提供实时决策依据。第二,智能化决策支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基于算法模型的预测性维护、生产调度与质量控制系统,实现精益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智能驱动的转变。第三,价值链协同优化。通过物联网与云平台,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实现分厂内外部资源的高效协同。第四,柔性化与个性化生产。结合数字孪生技术与智能设备,支持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第五,自动化数据采集与评价联动。通过 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等平台的集成,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数据流转,确保管理者能够在数字化环境下直接抓取各类指标,用于绩效评价和动态优化。
四、绩效评价维度的拓展与优化
绩效评价是检验管理模式成效的重要手段。在数字化与智能制造背景下,单一的成本、效率指标已无法全面反映分厂发展状况,因此有必要拓展绩效评价维度。第一,生产效率维度。涵盖产能利用率、生产周期与交付及时率,反映分厂运行效率。第二,资源利用维度。强调能源消耗、物料利用率与设备稼动率,体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第三,智能化水平维度。包括信息化覆盖率、自动化程度、智能决策支持应用水平,衡量分厂数字化转型的成效。第四,柔性响应维度。关注产品多样化适应能力、客户需求响应速度,体现分厂在动态环境下的灵活性。第五,数据自动化评价维度。借助智能系统将生产设备、能源系统、人员操作和供应链环节的实时数据自动抓取,系统可根据预设的评价模型和权重自动生成分厂的绩效评价报告,实现从“人工统计”向“智能评价”的转变。这不仅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与时效性,也为管理决策提供了透明、可追溯的依据。
五、实践路径与保障机制
为确保精益管理模式重构与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落地,需建立完善的实践路径与保障机制。首先,强化顶层设计。企业应制定数字化转型与精益管理的整体战略规划,明确目标与实施步骤。其次,构建统一技术平台。通过集成 MES、ERP 与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跨部门、跨环节的数据共享与实时分析,形成完整的评价与决策闭环。第三,优化组织架构。推动管理层级扁平化,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提升信息传递与决策效率。第四,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培训与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的数字化素养与创新能力,使其具备数据思维和智能化管理能力。第五,建立自动化评价机制。利用智能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生产、能源、设备等关键数据,自动生成分厂绩效分析与改进建议,推动评价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单维度转向多维度,由事后总结转向过程监控与即时反馈。
结论
本文从数字化转型的视角,系统研究了智能制造分厂精益管理模式的重构与绩效评价维度的拓展。研究指出,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为精益管理提供了数据驱动与智能化支持,使管理模式在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时更具灵活性与前瞻性。同时,绩效评价维度的拓展突破了传统单一的经济性指标,构建了涵盖效率、资源、智能化、柔性、创新与责任的多元体系。这一研究不仅为智能制造分厂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结合案例数据与实证分析,验证不同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优化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业精益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 2021(8): 112-120.
[2] 李明哲 . 智能制造环境中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J]. 中国管理科学 , 2020(5): 87-95.
[3] 王晓东 . 数字化驱动下企业精益管理的重构路径探析 [J].科学学研究 , 2022(4): 54-62.
姓名 : 杜宁 出生 : 1985 年 2 月 籍贯 : 山东省济南市性别 : 男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邮编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