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学作文教学困境之破局攻略

作者

毛明芬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 湖北 十堰 442000

我校学生写作基础普遍较差。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或者苦思冥想不知写什么。交来的作文要么流水账,要么抄写一篇应付了事。因此,作文教学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块“硬骨头”。想要突破作文教学困境,需要从激发兴趣、夯实基础、深化思想等多维度发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写作信心,提升写作能力。以下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的破局攻略。

一、建立写作与生活的连接,激发写作兴趣

(一)素材挖掘:捕捉课堂内外的精彩瞬间

很多学生觉得写作难,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素材。其实,学生每天的校园生活就是一座素材宝库。我经常布置一些 “校园观察日记” 任务,让学生记录课堂上老师一个有趣的表情、同学回答问题时的搞笑瞬间,或是课间操场上的热闹场景。例如,记录数学老师讲解难题时,眉头紧皱又突然豁然开朗的神态;午休时,几位同学围在一起讨论热门游戏的激烈场景;某同学答不上来问题时的面红耳赤;某同学下课铃响起,飞奔出教室的模样。这些鲜活的素材,让学生发现写作原来可以如此有趣,降低写作的畏难情绪。

(二)情感触发:书写真实情绪体验

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情感的丰沛期,他们的内心世界如同一座绚丽又复杂的迷宫。在校园与家庭生活中,被老师误会时的委屈、与父母争吵后的难过、和朋友意见不一致的矛盾等经历,都在他们心中酝酿着强烈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这些情绪转化为文字,逐渐打开学生写作的灵感之门,让文字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三)班内展示:树立榜样,增强信心

每周的晚自习是 “写作分享时间”。我会提前整理要展示的内容。展示内容可以是一段生动的场景描写,一段细腻的情感表达,一句深刻的议论,甚至是一个恰当的词语。只要有亮点,就一一展示。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期待自己的文字被展示。那些曾经害怕写作、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学生,也慢慢发现,原来自己的文字也有独特的魅力。这种细微处的肯定,像春日的暖阳,融化了学生心中对写作的畏惧,让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充满自信地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四)多元评价:关注细微持续进步

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作品进行多元化评价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增强其写作信心的关键。看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细微、持续的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写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评价主体多元化。设置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环节。真诚的同学互评,不仅让被评价的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也让评价者在发现他人优点的过程中,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学生自评环节,给予学生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写作要求,自主评价,能让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进步,同时理性看待不足,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成长。

评价内容多元化,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一样的要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哪怕只是比上次多使用了一个恰当的形容词,都值得肯定;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在选材新颖度、立意深度等方面的微小突破,都应给予鼓励。

评价方式多元化。除了书面评语,还采用口头表扬、制作成长档案等形式。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认可,激发他们持续写作的动力。当学生看到自己从最初语句不通顺,到后来能流畅表达情感;从简单叙事,到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的过程,会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持续进步,从而增强写作信心。

二、跟着课本优质片段,学习写作技巧

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上不同的课文可以选取其中的优质片段,聚焦一种写作技巧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

(一)人物描写:以《三顾茅庐》为例

在学习《三顾茅庐》时,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对诸葛亮、刘备等人物的描写。例如,文章通过对张飞、关羽的描反衬从侧面烘托出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对刘关张三人的描写烘云托月的引出诸葛亮。同时,对诸葛亮居住环境的描写,从侧面展现出诸葛亮的高雅志趣。本课教学时,我就布置了仿写任务,让学生描写身边的一个人,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

(二)细节描写:借鉴《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中对母亲的细节描写感人至深。引导学生分析这段文字中

“躲”“听”“进”“看” 等动词,以及 “眼边红红的” 这一神态描写,体会其如何生动地展现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与小心翼翼。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人相处的一个场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亲情。

(三)表现手法:例如《卜算子·咏梅》中的托物言志与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学习《卜算子·咏梅》时,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词人如何借梅花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同时,从小说中选取景物描写的片段,如《故乡》中景物描写如何烘托出 “我” 悲凉的心情。随后,设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或景物烘托的手法,写一段表达自己某种情感或志向的文字。

三、背诵积累优质片段,丰富语言表达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式。经常整理课本中的优美语句、段落,以及课外一些适合中学生的优质片段,如朱自清《春》中描写春草、春花、春风的段落,《壶口瀑布》中议论抒情的段落,要求学生每周背诵 。同时,鼓励学生建立 “摘抄本”,将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记录下来,并定期复习、模仿运用。通过不断积累和模仿,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经典名著,深化思想,提升作文立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经典名著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初中生的精神世界。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初中生而言,阅读经典名著绝非简单的文字浏览,而是一场与伟大灵魂的深度对话,能让他们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加深邃,为作文立意注入独特而深刻的内涵。

当初中生翻开《骆驼祥子》,他们看到祥子如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一步步被吞噬,开始思考社会阶层的种种问题。阅读《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奇幻历程,会感受到孙悟空在磨难中不断成长,变得更加成熟稳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引发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持续阅读经典名著,初中生的思想逐渐摆脱稚嫩,变得更加深邃、多元。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对人生、社会、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他们提笔写作时,不再是简单地堆砌辞藻,而是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表达出独特而深刻的见解,让作文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真正实现立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