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许海红
海南省屯昌县屯昌小学 571600
引言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成绩,决定着核心素养的培育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阅读教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空前重视,逐步成为知识的主动摄取者。然而,却依旧存在教、学、评三者不一致的问题。换言之,三者无法形成一个相互统一与衔接的过程,往往各行其是,自然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要解决此问题就要深入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提升阅读教学水平。
一、结合课标制定一致性目标
教学目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行动依据,任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都要以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因此,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就要保证三者都是为目标所服务,都是指向目标的。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就要站在新课标的层面来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以清晰、科学的教学目标去指引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完善。
《丁香结》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丁香花的形象,并引出了人生思考。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剖析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形象,从颜色、外形、气味来感受丁香花的美比较容易,但是由此出发理解丁香花的象征意义,并从其象征意义中抽象出“人生如结,豁达面对”的哲理,却是比较困难的。结合新课标中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本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哲理的抽象过程中。基于此,教师可以设定本课目标为:
1. 理解传统文化视阈下丁香结的意蕴特征,认识古典文学中借物抒情手法,坚定文化自信。2. 积累课文中描写丁香花姿态、色彩等的优美语句,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3. 思考丁香结与人生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辩证思考与逻辑思维能力。4. 欣赏作者笔下丁香的实物美与情感美,仿照此方法描写其他植物。有了上述教学目标的支持与引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并且也为评价标准的提取提供了载体,有利于提升教学评的一致性。
二、凸显主体设计一致性活动
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主张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中,以学生的“学”为核心,而“教”是“学”的指引,“评”则是对“学”的反馈与监督。因此,在设计阅读活动时,教师要立足小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明确他们的已知、未知与想知。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群体之间的水平差异,让课堂阅读活动表现出梯度化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阅读教学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少年闰土》为例,其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通过“我”的回忆,塑造了一个见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展现了“我”与闰土之间真挚的友谊,描摹了城乡少年生活的差异。此为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由此,教师可以设计“自主学习,完成导图”“反馈交流,梳理课文”“小组合作,深入理解”几项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切入去认识这位农村少年。例如,在“自主学习,完成导图”活动中,教师从教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提示“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要求学生从这几个角度来阅读课文,并结合课文内容在这几个角度后填充具体的内容。这一活动即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的一致性。另外,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还要重视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感受,因此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故乡》的下半部分。在学生阅读下半部分之前,教师提问:“你们觉得闰土与‘我’在成年之后还会再见面吗?”“你们觉得这样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闰土在长大后会是怎样的性格呢?”引导学生来肆意想象。在学生想象之后再将成年的闰土“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冲击感会更强,学生也将会深入造成闰土改变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由此,阅读教学的深度也就获得了显著提升,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展开深度阅读奠定思维基础与学习经验。
三、穿插任务引入一致性评价
评价具有重要的促学、促教功能,而此功能的发挥则是建构一体化课堂的关键所在。为促进其促学、促教功能的顺利发挥,教师要一改评价局限于课堂教学结束后的问题,推进评价与教、学的深度结合,让“评”始终伴随“教”“学”,反馈它们的问题,并及时给出改进意见,从而确保“教”“学”始终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举例来说,在《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教学活动中穿插评价活动,教师要从教学活动加以审视。例如,对本课而言,李大钊革命人物的精神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学生此时虽然已经掌握了记叙文的阅读方法,能够从课文中找到时间、地点、人物,对人物描写方法也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 20 世纪 20 年代的社会环境却缺乏直观的认知,难以理解李大钊所处的危险环境与其做出的选择的历史意义。为此,教师会在课堂中增加背景介绍环节,并聚焦细节描写与对比手法带领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来对学生对革命人物精神品质的解读效果与解读能力进行评价,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反馈来判断学生的学习难点,为下一步的阅读教学找到方向。如,通过提问发现多数学生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李大钊一定要选择英勇就义,此时教师就需再次引入历史时代背景,通过革命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来理解李大钊的精神。
结语
总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助于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中获得适合的发展,从而推动其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培育。有鉴于此,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必须立足教学实际,谨遵课标要求,持续探索一体化阅读课堂的构建路径,以保障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永胜 .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一体化开展路径 [J]. 亚太教育 ,2024,(23):152-155.
[2] 张静.“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9(2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