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绘本阅读对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

吕小妮

安丘市实验幼儿园262100

引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社交奠定基础。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以其生动的画面、简洁的文字和有趣的故事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近年来,绘本阅读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关于绘本阅读对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影响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1 绘本阅读对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绘本阅读对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前阶段,儿童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绘本阅读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语言学习契机。绘本中丰富多样的词汇、生动形象的语句,如同语言宝库,能极大拓宽儿童的词汇量,让他们接触到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的词汇,为语言表达奠定坚实基础。而且,绘本的故事性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法运用能力。通过阅读,他们能直观感受正确的语法结构,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组织语言。

2 绘本阅读对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因素

2.1 绘本自身因素

绘本的内容、题材、语言风格以及画面质量等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显著影响。从内容上看,丰富多元、贴近儿童生活的绘本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以家庭生活、幼儿园日常为主题的绘本,能让儿童产生强烈共鸣,激发他们表达相关经历和感受的欲望。题材方面,童话、科普、情感教育等不同类型绘本,能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语言素材。童话类绘本充满奇幻想象,可拓展儿童想象力词汇;科普类绘本则能丰富科学词汇。

2.2 阅读环境因素

家庭和幼儿园的阅读环境对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影响深远。在家庭中,温馨、安静的阅读空间,充足且适合的绘本资源,能为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若家长能定期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以互动、引导的方式鼓励孩子表达想法,孩子的语言表达机会将大大增加。比如,家长在阅读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孩子描述画面、猜测情节,能有效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2.3 阅读引导者因素

阅读引导者,包括家长和教师,其引导方式和专业素养对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引导者的语言示范至关重要,他们清晰、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能为儿童树立良好的语言榜样。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引导者若能运用恰当的提问技巧,如开放式问题,引导儿童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极大地拓展儿童的思维和语言。

3 绘本阅读对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精选适配绘本,激发表达兴趣

学前儿童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各有差异,因此精选适配的绘本是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步。对于低龄幼儿,应选择画面简单、色彩鲜艳、文字简短且重复性高的绘本,如《抱抱》,书中不断重复“抱抱”一词,配合温馨的画面,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他们模仿发音和简单表达的欲望。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引入情节稍复杂、词汇更丰富的绘本,像《大卫不可以》,以贴近儿童生活的场景和有趣的故事,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主动表达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看法。

3.2 创新阅读方式,增加表达机会

传统的绘本阅读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学前儿童的积极性。因此,创新阅读方式至关重要。亲子共读时,家长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与孩子分别扮演绘本中的角色,通过对话和动作演绎故事情节。例如在阅读《小红帽》时,孩子扮演小红帽,家长扮演大灰狼,在互动过程中,孩子不仅能更深入理解故事,还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3.3 强化互动引导,提升表达质量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互动引导起着关键作用。阅读时,要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儿童深入思考和表达。问题应具有层次性,从简单的“这是什么”“他在做什么”,到稍复杂的“为什么他会这样做”“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逐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儿童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倾听,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表达自信。

3.4 鼓励创作表达,拓展表达深度

鼓励学前儿童进行绘本创作是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从简单的绘本续编开始,让儿童根据已有的绘本故事,发挥想象力,续写后续情节。比如读完《三只小猪》后,让孩子想象小猪们后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绘本阅读对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绘本阅读能够丰富学前儿童的词汇量,提高语法运用的准确性,增强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逻辑性,提升叙事能力。绘本阅读为学前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农村 0-3 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J]. 周彩虹 . 知识文库 ,2022(04)

[2] 新时代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评估与提升策略——基于三种性质幼儿园的比较分[J]. 樊亚博 ; 周文婕 ; 杨晓萍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