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与实践
吕才艮
巫山县石碑小学 重庆市巫山县 404704
引言:在传统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时,多以单一策略为主,不仅会引发抗拒心理,更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产生深远影响。相较之下,随着素质教育得到广泛关注,创新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既能提升班级管理效能,又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锻炼。由此可见,积极推进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是当前必须重视的方面。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动理念革新
推动理念革新时,应摒弃小学班主任的“权威”形象,重视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制定班级制度时,教师可深入学生之中,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然后,引导学生将提出的建议,转化为具体的规章制度。这种方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还有利于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意识。或者,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来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比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个性化的管理方式,避免沿用“一刀切”策略。以学习活动为例,因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在协助提高学习能力期间,需分层制定学习目标,即对于后进生,帮助打好基础并规范行为是关键。对于学优生,提高创新能力、挖掘个人潜力则是主要目标。同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开展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例如,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可利用“情绪冰激凌”、“盲人合作绘画”等心理游戏,增强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至于活泼好动的学生,可通过设计“冷静角 + 捏压球”,实现培养规则意识和提高自控力的目标。
二、创新管理方法
创新管理方法是运用多种方式,促使学生由“被管理者”向“参与者”转变。例如,施行班级岗位轮换制。具体方法为,班委会设置的所有岗位,均为每周轮换一次,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管理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机会。还可设计“班级制度修改日”,即在每周固定时间,引导学生围绕班级制度进行畅所欲言。教师则负责分析学生提出意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引导进行民主投票,确定最终修改的内容。不仅能大幅提高学生责任意识,还能使其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增强归属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或者,开展主题融合教育活动。比如,链接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比如,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由小学班主任带领学生体验一日环卫工人、车站售票员等社会人员的工作。通过该方法,可让学生在增加认知经验过程中,感受到劳动者的辛苦,助力培养尊重劳动者和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1]。或者,设计不同学科与德育相互融合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班级绿植领养活动”,在这种方法中,学生可根据已掌握的《科学》学科内容来饲养植被,增强知识迁移能力,也能在观察和记录绿植生长过程中加深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三、优化实践活动
优化实践活动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创设更加多元化、系统化的实践活动。第一,实施生活化德育活动。具体方法为,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是极为常见的问题,为了达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目的,可设置“矛盾调解区”。在该区域内,学生可围绕存在的矛盾,自主沟通,共同交流解决办法,也可由教师负责引导或给出调解方案,由学生自行选择。第二,设计项目式实践活动。比如,组织“运动打卡”活动,具体方法为,鼓励每天坚持进行体育运动 30min以上,并拍照分享运动“成果”,便于增强学生体魄和培养良好运动习惯。第三,推进“五育并举”的一体化活动。例如,组织“劳动技能挑战赛”。具体方法为,根据不同学段小学生的特点,设计能进行劳育、智育等方面的竞赛活动。以中段学生为例,比赛内容围绕使用微波炉、洗衣机等进阶家务技能,或看谁的零花钱管理方法更科学,或比一比谁知晓的垃圾分类知识最多等。
四、融合技术手段
如今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将不同技术手段融入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可大幅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同时,也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更多支撑。例如,利用PPT和Iebook制作“班史纪念册”、“班级文化墙”等,主要用于记录班级每日发生的与学习、纪律、卫生、思想品德等方面有关的事件。这种方式可凭借日常生活“轨迹”来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而且各类事件产生的不同影响,也能具备警示和激励作用,便于对学生思想品质、价值理念方面进行正确指引。或者,建设信息化评价手段。想要保证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能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引入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先运用 AI技术实时收集学生在学习活动、班级管理等方面产生的行为数据,再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进行识别和诊断,并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从而展现班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整体水平,便于小学班主任及时调整日常工作方式和策略[2]。另外,利用技术手段也能助力家校协同。具体方法为,开发“家庭实验室”小程序,要求家长每月利用该程序进行一次,与素质教育有关的亲子科学小实验。教师则依照系统采集的数据,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评估后,再以此为依据,针对性优化家庭教育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由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所以,教师不仅要正视素质教育的价值,还应以学生为主体,合理优化师生沟通、班级建设、实践活动等,确保可以素质教育的关键作用为核心,科学开展上述环节,确保小学班主任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能为实现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更太加 . 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J]. 传奇故事 ,2024(2):23-24.
[2] 许杰 . 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与实践研究 [J]. 文渊(小学版),2025(2):39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