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道法与法治科技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邱丽丽
定安县城南中学 571200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亟需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科技教育的有机融合,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德育与科技育人脱节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探索道法与法治与科技教育协同育人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思政教育科技落实实践内容的相关文献
邵红珍 , 武伟主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工科类课程中,推动构建“科技 + 思政”一体化教学体系,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智慧教学平台,实现思政教育的精准推送和沉浸式体验,其研究实践表明科技赋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与使命意识,特别是在工程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思政融入效果显著。
邵红珍主张利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工具,构建学生思想动态监测模型,以精准掌握思想状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同时他探讨了通过智能问答、知识图谱等技术辅助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内容的互动性和可视化表达。
丁晓强强调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和混合教学系统,实现思政教学内容资源共享和学生行为数据分析,他提出构建学生全成长周期的数字画像,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反馈形成闭环,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持续性。
二、中小学生道法与法治科技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生阶段是价值观、世界观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道法与法治教育在这一阶段起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增强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作用,同时科技教育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教育理念和方式的革新,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故而将道法与法治教育与科技教育协同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规范意识,还能使其在科技活动中学会尊重规则、遵守法律,促进其全面素养的发展[2]。协同育人有助于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再到价值引领的转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此外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中小学生面临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日趋复杂,仅依靠单一学科难以应对新时代育人的多元需求,通过道法与法治与科技教育的协同不仅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形成优势互补,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科技创新中坚守道德底线、树立法治意识,防止科技滥用和价值偏离。
三、中小学生道法与法治科技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分析
(一)课程内容整合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价值观引导与行为规范教育,而科技课程强调科学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二者内容看似独立,实则在价值理念、社会责任与创新实践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通过课程整合可以实现知识结构的交叉重构,将科技教育中蕴含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与道法课程中的规则意识、公民意识有机融合,例如在讲授“公民责任”时引入环境保护相关科技知识,使学生在理解公民义务的同时掌握科技应对手段,提升其综合素养,整合式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实践性,还能增强其将道德与科技理念运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是实现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网络文明与法治”单元为例,在该知识点教学中整合科技教育内容实施跨学科教学设计,道法课程强调网络行为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责任,科技教育则介绍网络的基本原理与信息传播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利用浏览器模拟搜索并分析虚假信息传播路径,结合《网络安全法》进行案例分析探讨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法律与伦理挑战,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使学生理解科技治理与法治规范的关系,这种整合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网络行为的法治规范,还提升了其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判断能力,增强了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和使用网络的责任意识,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整合在协同育人模式中的实际价值。
(二)教学目标协同
在传统教学中,道法与法治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科技教育强调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两者虽目标不同,但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下可以实现目标协同互补,教师通过统筹规划教学目标可将价值引导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在科技活动中引导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实验规范就是将法治意识内化于科技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教学目标协同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能“学会做人”,对推动教育从单一知识传授向综合素养提升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诚实守信”这一知识点为例,若与科技课程的“科技小制作”项目相结合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协同设计,教师在道法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道德价值,学习在生活中遵守承诺、诚实待人的行为规范,随后教师可以在科技课上学生分组开展“小电路拼装”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步骤完成任务并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强调诚信记录实验数据,不伪造结果,不抄袭他人设计,教师在总结环节再由道法教师组织学生反思项目中诚信行为的具体体现及其意义,学生通过这种目标协同不仅加深了对诚实守信价值的理解,还在科技实践中实际践行了这一行为规范,真正实现了价值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
四、结语
中小学生道法与法治与科技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是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重要探索,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教学目标协同等路径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能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该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育人体系,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协同机制,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教师协同发展,形成更加成熟与可持续的协同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 邵红珍 , 武伟 . 中小学德育活动和道德与法治课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J]. 安徽教育科研 , 2024(29):63-66.
[2] 邵红珍 . 德育活动与课程的协同育人实践 [J]. 留学 , 2024(12):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