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与优化
盘善耀
永州市道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湖南永州 425300
一、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内涵与意义
(一)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内涵
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旨在明确党组织及领导干部在党建中的职责,建立责任体系,确保任务落实。核心在于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内容,强化考核和追究,形成层层落实的格局。涉及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及党员干部具体责任,包括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等方面。
(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对事业单位的意义
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党建责任制,可推动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化对党的领导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融入工作各环节。明确职责,党组织履行方向、大局、落实职能,确保事业单位与党中央政治立场一致,保障政策有效落地。
提升事业单位治理能力,科学的党建工作责任制为事业单位治理筑牢制度与组织根基。厘清党组织与行政层权责边界,规范工作流程与决策机制,促进党政协同;同时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提升其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增强单位凝聚力与执行力。
推动事业单位服务效能提升,党建责任制以“为民服务”为导向,引导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坚守初心,将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作为工作核心。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流程,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
二、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的现状分析
(一)责任主体明确情况
多数事业单位已确立党组织主体责任与书记第一责任人地位,落实班子成员 “一岗双责”,并完善组织架构保障。但部分基层单位仍存在责任主体模糊问题,个别领导干部职责认知不足,推诿现象影响制度落实。
(二)责任内容细化程度
不少单位通过制定责任清单细化党建任务,在思想、组织建设等领域明确要求。然而,整体细化程度不足,部分条款缺乏量化标准与实操性,导致执行过程中难以精准把握。
(三)责任落实的保障机制
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例会、督查等保障机制推进工作,但在人员配置、经费支持等方面仍有短板,部分措施执行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制度效能。
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层面
重视程度不足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存在 “重业务、轻党建” 倾向,将党建视为 “软任务”,工作缺乏系统规划,仅被动完成上级部署,导致党建与业务 “两张皮”,难以形成协同效应。
责任意识淡薄部分党员干部将党建责任片面归于党组织,存在 “旁观者” 心态,履职敷衍,导致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基层执行虚化。
(二)制度建设层面
责任体系不完善:当前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存在责任体系漏洞。责任边界模糊,部分环节出现责任重叠或空白,引发推诿现象;同时责任层级划分不明确,对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责任要求缺乏针对性,难以充分调动责任主体效能。
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考核评价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关键,但现有机制存在缺陷。考核指标重形式轻实效,设置欠科学;考核方式以年终考核为主,缺乏日常监督;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优评先衔接不足,无法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三)执行落实层面
工作推进不平衡: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中,单位与部门间、党建工作各领域间均存在推进失衡现象。部分单位重视度高、落实积极,成效显著;但部分单位重视不足,存在敷衍应付问题。同时,思想政治建设受关注度较高,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领域推进相对滞后。
监督问责力度不够:监督问责作为保障党建责任制落实的关键环节,当前存在明显短板。监督主体界定模糊,方式僵化,缺乏有效手段,难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问责机制也不完善,缺乏明确的问责标准与程序,对失职行为的惩处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约束。
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的优化路径
(一)强化思想引领,提高责任意识
加强理论学习:事业单位应丰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形式,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党建相关理论知识。以此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与觉悟,强化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自觉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借助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引导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明晰党建与业务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构建科学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形成正确导向,让领导干部认识到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为业务工作筑牢政治与组织保障。
(二)完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责任体系
细化责任内容事业单位需立足实际,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中的具体职责。针对不同岗位与层级,设置差异化责任要求,提升责任内容的实操性。
明确责任主体厘清党组织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 “一岗双责” 及党员干部具体职责,构建层级分明的责任体系。通过强化培训教育,提升责任主体履职能力
与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协同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常态化沟通机制,打破党组织与行政部门、党建与业务部门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同时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业务流程,推动二者协同发展。
(三)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优化考核指标:聚焦党建实效,构建科学指标体系。围绕党员发展质量、组织生活成效、干部作用发挥等核心任务,设置量化可考的基础指标;结合事业单位行业特性,增设个性化专项指标,确保考核精准度。
创新考核方式:突破单一年终考核模式,构建 " 日常 + 年终"" 定性 + 定量 ""组织 + 群众" 三位一体考核体系。通过日常督查、季度汇报、年度评估动态跟踪工作进展,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考核数据实时采集分析,提升考核效率与公信力。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打通考核结果与干部管理全链条,将党建考核与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绩效分配深度挂钩。对优秀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激励,对未达标对象通报问责,以刚性约束推动责任落实。
(四)加强监督问责
完善监督体系事业单位需构建全方位监督网络,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监督。发挥党组织主体监督,严查各级组织与党员干部履职情况;依托纪检监察部门专业力量,严惩违纪违法行为;畅通党员群众监督渠道,通过意见箱、举报电话等广泛征集反馈。同时,统筹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
加大问责力度建立标准化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认定标准与处置程序,对失职失责行为依规严肃追责。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确保问责精准、警示有效,以高压态势倒逼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压实党建工作责任。
五、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与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执行落实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只有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提高责任意识,完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责任体系,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监督问责,才能确保党建工作责任制在事业单位中得到有效落实,推动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地推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与优化,以适应新时代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丁东 . 优化企业党建责任制考核机制的研究 [J]. 活力 , 2022, (08): 139-141.
[2] 张勇林 .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探索与实践 [J]. 国企 , 2021, (10): 38-40.
[3] 时桂平 . 加强和改进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路径探析 [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 2017, (02): 39-40.
[4] 朱梅馨 . 当前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现状及解决对策 [J]. 中外企业家 , 2015,(26): 148.
[5] 方交良 . 实施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践和思考 [J]. 改革与开放 , 2011,(12): 51.
作者简介:盘善耀(1970.10)男,瑶族大专,政工师,从事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