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案例分析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典型问题研究

作者

王钰棋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0

1. 引言

2024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1]。高校体育教师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2]。在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专业技能传授的任务,更肩负着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责任。然而,囿于高校体育学学科地位边缘化,体育课程低位弱势,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地位弱化等问题,导致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整体不足,综合素养亟待提升[3]。

体育教师无论作为教育教学体系内的工作者 , 还是社会最活跃的一种职业群体 ,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及其可以持续发展的力量、空间与方向 , 对教育教学和社会道德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 [4]。本研究将通过典型案例的整理与分析,深入探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背后的体制机制因素。

2. 职业道德失范的内涵与类型分析

2.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师德在最深刻的本质上是教师的自我实践[5]。加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有力推进剂,也是助力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6]。对体育教师来说,体育课不像传统课堂那样有固定的课桌椅和教学节奏,它更强调实践、互动和现场管理。这种教学方式更考验教师的责任感和专业性,也更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支撑。

2.2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几种常见情况

在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一些新闻报道和我们自己对学校情况的了解后,我认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失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不尊重学生,语言或行为过激

有些体育老师在课堂上情绪管理不当,甚至对学生进行讽刺、辱骂,个别情况下还存在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问题。

2.2.2 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

比如有教师借着组织课外活动、培训班的名义收取额外费用,或者在课外补课中优待某些学生。

2.2.3 评分不公,甚至徇私舞弊

体育课程成绩常常带有一定主观性,如果教师评判不公,或者因私情影响打分,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影响班级氛围。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高校教师被寄予高尚道德的厚望,代表着公民职业道德的高层水平 [7]。体育教师作为学生身边的重要教育者,其职业道德水平对学生成长和学校氛围都有直接影响。只有从细节入手,真正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觉行为,才能避免失范问题的发生。

3. 典型案例分析

在查阅了教育部公开通报的多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案例后,我选取了其中两起与体育教师相关性较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成都体育学院教师邓某某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问题

2015 年 4 月至 2018 年 9 月,成都体育学院教师邓某某与他人长期保持婚外不正当关系。该行为违反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二项规定。根据相关规定,邓某某被给予开除党籍、降低岗位等级的处分,并调离教师岗位;撤销其教师资格,收缴教师资格证书,将其列入教师资格限制库;取消其有关人才计划入选资格和研究生导师资格。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邓某某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应有的道德规范,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也对学校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案例二: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何长波收受学生礼金和批阅试卷中失职舞弊问题

2016—2017 学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师何长波在《体育统计学》课程考试及补考期间,收受2015 级30 余名学生钱款累计8000 元;在批阅补考试卷过程中,制定标准答案错误,为个别学生填写考题答案,指使学生到办公室修改试卷答案,评分尺度和标准不统一。2017 年 10 月,何长波受到留党察看一年、降低一级岗位等级处分,并调离教学岗位,违纪问题所涉钱款全部上缴。

何长波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教学的公正性,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高校体育教师承担着教学训练和科学研究的重任,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责任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8]。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学生的权益,也对学校的声誉和教育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4. 加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4.1 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成长全过程

教育的道德属性是教师道德认同的逻辑起点[9]。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师德培训课程,但往往只停留在入职前或新教师培训阶段,缺乏持续性的师德学习和反思。我认为可以把师德教育常态化,比如定期开展师德学习交流、专题培训、道德实践活动等,把“讲道德、守规矩”真正融入到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和行为中。

4.2 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和归属感

很多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或道德滑坡,与其长期缺乏认同感有直接关系。建议高校在政策上给予体育教师更多关注和支持,适当组织校内表彰、师德典型分享、教师心理支持活动,也能帮助教师增强归属感和职业自豪感。

4.3 明确师生交往边界,引导良性互动

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关系较为“松弛”,如果不加以引导,容易出现师生角色模糊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具体规范,明确哪些行为是合理的教育行为,哪些是不当越界,比如不得单独接受学生馈赠训等,并通过真实案例进行警示。同时也可以开展“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沟通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让师生关系建立在尊重、公正与信任的基础上。

5. 结语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案例分析与成因探讨,我深刻认识到:师德不仅仅是教师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整个教育环境和管理机制的一个缩影。高校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育人角色,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往往会对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甚至人生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在学习和接触体育教师工作的过程中,也逐渐理解了他们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比如课程地位较低、晋升渠道有限等。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出现道德偏差固然需要批评和约束,但我们也应当从制度设计、职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去寻找更根本的解决路径。

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支柱工程,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而教师则是教育发展的奠基群体 [10]。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希望我们这一代体育人,在未来能够既传授知识、锻炼体魄,也能够以身作则,做学生品格上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 设 的 意 见 [EB/OL].(2024-08-26).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408/t20240826_1147269.html.

2. 习近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10 月16 日)[N]. 人民日报,2022-10-26(1).3. 郑继超,董翠香,董国永 . 新时代高校公体课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分析与路径选择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2):94-106.4. 沈磊 .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 ,2015,(11):149-151+167.5. 顾云虎 . 教师道德的自我实践原理 [J]. 全球教育展望,2011,40(12):72-77.6. 郭浩洋 . 试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责任 [J]. 体育风尚 ,2024,(05):107-109.7. 曹建巍 , 丁敏 , 赵文进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模型与治理机制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3,41(05):63-68.8. 郭丽敏 , 李阳 . 终身体育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责任感的培养研究 [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 ( 学校体育分会 ). 武汉体育学院 ;,2023:1652-1654.9. 刘志芳 , 曹斯 . 教师道德认同及其实现 [J]. 教学与管理 ,2025,(09):1-5.10. 杨森 , 张尧星 . 我国体育教师师德研究:述评与展望 [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 ( 学校体育分会 ). 首都体育学院 ;,2023: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