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德育一体化视角下劳动育人三维度探究

作者

熊小明 秦光琼

重庆市丰都县湛普镇中心学校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劳动素养的培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工程。基于德育一体化视角,本文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出发,多方联动,整合资源,探究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新途径。

一、开发校园资源,打造特色劳动教育平台

( 一) 课程先行,实践跟进

学校毗邻丰都县陶厂,我校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积极探索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邀请丰都县陶厂工艺师傅进校园,为学生进行课程指导。在开设陶艺手工制作课程时,将劳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素养融入课程之中,推进劳动素养养成的校本化教育。

例如:学校利用开展少年宫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揉泥、弓割切泥、抹平砖坯等环节,感知匠心,在砖身上书写自己的名字,展开想象,画出神奇的图案,于指缝中感受陶艺制作技艺与历史的时光流转,增进对陶艺技艺的认识与了解,提升劳动技能,体味劳动的趣味性。

( 二) 项目建设,内涵拓展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存在于学校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校内劳动实践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结合校情,充分开发校园资源,打造特色劳动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清理、保洁环境、养护花草、种植蔬菜等劳动项目,提升劳动技能。

1. 打造“班级耕作园”

依托学校的班级,让教室变成“耕作园”,让学生成为“耕作者”。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制订班级劳动公约,明确班级岗位责任分工,如卫生角管理能手、花草养护员、物品收纳设计师等,从而形成“人人有活干,人人爱劳动" 的氛围。

2. 设计“班级劳动角”

学生设计劳动角,如值日表、劳动公约、劳动口号和劳动小模范展示;可以把自己动手制作的劳动成果,如劳动小制作等展示于此,使其成为班级环境建设的一部分;还可以在此规划班级植物陈列区,在这一方小天地中,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美好,收获劳动的快乐。

3. 认领“校园责任田”

以种植为例,学校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引导学生认领责任田、除虫锄草、浇水施肥、培育和采摘果蔬,体验辛勤劳动,享受劳动成果,让“校园农场”撑起劳动教育的天地。学生可在种植过程中,写写观察日记,与此同时, 在心中播下热爱劳动、珍视生命的种子。

二、加强家校合作,基于家庭开展劳动教育

在劳动素养教育方面,家长是孩子的重要榜样,既可言传也可身教。实施家校共育,丰富学生劳动素养内涵,实践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要加强家校合作,发掘家庭劳动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多维家庭劳动实践。

( 一)“小鬼当家”我能行

引导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开展“小鬼当家”活动,提供自选式家务劳动,清扫和整理自己的房间,摘菜、炒菜等。通过家务劳动,学生对父母有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责任感,获得劳动幸福感。

( 二) 家长课堂传技能

学校请有劳动特长的家长进课堂,给学生传授劳动技能,通过开设与劳动有关的社团或课程,充分发掘家长的教育资源。

例如,请从事康复理疗的家长,向学生介绍中医经络知识;请园艺师、环卫工等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通过教育资源整合,丰富学生的劳动学习内容,通过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应该受到尊重。

三、开拓社会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劳动实践

学校充分开拓社会资源,结合区域文化特色,让劳动教育走出课堂、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同时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社区各种公共文化机构等社会教育资源去统筹、优化、完善劳动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 一) 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

学校与周边社区联合,设计一系列的劳动教育活动。比如,一起参加“寻访最美丽的劳动者 " 行动,以“拍拍吧”的方式,发现身边最美丽的劳动者以及他们的劳动故事,并一起“查一查”,了解劳动知识。组织学生走近劳动者工作岗位,进行参观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劳动。开展“听一听劳动模范的事迹" 等活动,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怀。

( 二) 校社联合组织公益劳动

例如,开展“做一做”活动,由家校组织学生每周固定时间参与公益劳动,引导学生服务他人、学会为社会作贡献。活动在于培养学生劳动责任意识,锻炼劳动实践能力,尽己所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开展社区小帮手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拾起地面上的纸屑和饮料瓶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感受到环卫工人的劳动多么不易,从而培养保护环境意识。

( 三) 不断加强基地实践体验

学校加强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体验行动。针对各学段年龄特点,对劳动内容和劳动任务单进行确认,学校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断加强基地实践体验。

例如,“校园责任田”是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在番茄地里挥洒汗水,享受劳动乐趣,在豆荚藤下默默耕耘,分享丰收的喜悦,劳动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里播种、扎根、开花、结果,培养了其劳动兴趣,磨炼了其劳动意志。

劳动教育在德育一体化背景下,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核心素养使劳动教育具有了新的意义与价值。我国劳动教育与时代发展密切联系,重视培育学生适应时代发展与需要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与劳动能力,注重资源的整合与多方联动,把学生培养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人,助推劳动素养教育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 杨彬彬.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区域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20(28).

[2] 王素霞. 浅谈小学生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J]. 新课程( 上),2018(9).

[3] 翁铁慧 . 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5).